中印冲突/观点:中印对峙后的可能发展

中印之间55年的恩怨不仅震撼亚洲,更对全球局势造成不容小觑的影响。(图/路透社

国际中心 /综合报导

中国印度边境争议是30年来出现的最严重危机,双方洞朗地区持续对峙,更于7月15日在拉达克(Ladakh)地区班公湖(Pangong Lake)附近互掷石头,局面一触即发。中印边境线长达3500公里,两国军队最早于1962年发生冲突。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国家和最大的民主国家之间55年的恩怨不仅震撼亚洲,更对全球局势造成不容小觑的影响。

印度外交部8月28日宣布,印度与中国双方达成决议撤军洞朗,中国外交部也证实这项消息,长达2个多月的军事对峙终于告一段落。英国广播公司(BBC)之前对中印对峙后的未来发展做出5种分析,如今看来,两国决定以外交途径解决冲突。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图/路透社)

一、以外交途径解决

虽然中印针锋相对、动作频频,但多数评论家认为两国实际开战的机率甚小,可能透过外交途径慢慢沟通、解决冲突。不过,双方目前没有让步的倾向,中方不愿意单方面停止在洞朗修路印方也不愿单方面从争议地区撤退。若要以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双方都需要退让,只不过中印两国外交官举行的会谈至今未能成功解决问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在《凤凰网》着文说,即使印度此次撤军,发生对峙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撤军与争议同步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目前看来,双方最可能的选择也许是「搁置争议,冻结现状」。

二、长期僵持

若上述状况没有帮助沟通进而舒缓对峙情绪,双方就可能在当地长期僵持、冻结现状。印度领导人莫迪(Narendra Modi)已获得多数人民的支持,不需要发动战争来获得民意,因此可能选择僵持。中国若容许印军长期驻守争议地区,则很难向国民交待,因此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向印度施压。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院(RUSI)高级研究员乔希(Shashank Joshi)认为,中国可能在边界实际控制线的沿线多处采取行动,如越界或修建工事。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M. Taylor Fravel)则表示,中国或许会在洞朗对峙前线的后方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此地依然属于争议领土的位置。

▼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图/CFP)

三、小规模冲突

两国的野心和民族主义不断膨胀,若其中一方不愿长期僵持下去,可能发生小规模冲突。中国军媒解放军报》以「老祖宗留下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为题,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始终保持高度克制,但「克制不是没有底线,守土有责的人民军队会用忠诚和胜利作出回答」,以强硬态度显示以武力解决问题是他们的选项之一。

另一方面,乔希对中国动武的可能性表示怀疑,因为印军最近没有发现驻扎在西藏的中国军队有任何异动。他认为,印军在印度东北部的军力反而大幅度提升,因此解放军不一定能够快速取胜。若不能迅速取得胜利,就得扩大战争。

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中印两国可能趁着美国从全球领导者位置上移步之际,以武力确立自己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四、局部战争

虽然多数评论家认为几乎不可能,但「第二次中印战争」发生的机率并非全无。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高龙江(John Garver)认为,两国都有可能挑起战火。中国可能会以「教训」印度的态度开战;印度亦然。《彭博社》指出,印度是个「既年轻又不安份」的国家。

许多评论家开始提出「印度是否准备好成为亚洲战略角色之一?」的疑问。研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权威战史专家马克斯维尔(Neville Maxwell)认为,印度对中国抱持着敌对情绪和「扭曲的群体受害者心态」,不过万一真的扩大战争,双方都得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预计会受损,身为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印度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 中印两国是否趁着美国从全球领导者位置上移步之际,以武力确立自己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图/新华网)

五、大规模战争

若中印发生局部战争,就不能肯定双方是否能保持理智。一旦冲突扩大,甚或引发核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避免大规模战争,有评论家认为中印两国会尽量不使用武力,也会尽量避免小冲突事件和局部战争。《商业内幕》指出,印度的武力可能不及中国,最多只能派出1万4000支军队。印度原海军总司令辛格(Arun Kumar Singh)则说,中国军队自去年2月1日开始军事改革,最少要于2018至2020年才可准备作战。

上述5种分析都有其道理和可能性,如今中印关系终于有新突破,时间点刚好在9月3日的福建厦门金砖五国峰会」前夕。印度外交部表示,「中印双方已同意结束从6月开始的洞朗对峙。在这一基础上,洞朗对峙地区军事人员正在迅速撤离」。中国外交部则表示,印方已经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的印方一侧,「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 多数评论家认为「第二次中印战争」几乎不可能发生。(图/路透社)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路透社供《ETNEWS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路透社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