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善用统计数据来厘清真相 并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中,必须重视统计数据,妥善验证,并运用逻辑与证据来认清事实,采取因应措施。不论是攸关民众健康的防疫决策、见仁见智的公投议题,或是影响金融政策与企业经营的通膨数据(如消费者物价指数、趸售物价指数等)、或是有关个人究竟要打何种疫苗、以及投资理财的选择,我们都需要参考统计数据来行事。此外,在充斥假新闻的网路世界中,不仅需要努力吸收资讯,尤其要设法认识并破除似是而非的谎言,并且要避免受情绪、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或文化偏见的影响,造成错误解读。

如何系统性的搜集或寻找符合科学的统计数据呢?一般而言,许多文献、报章杂志或媒体都持续的报导新知或新闻,我们所要做的是取得相关资料、分析体验、查证,了解所看到统计数字的真正意义和前因后果,然后判断真伪,决定取舍。针对特定议题,我们也可以自行Google、从网路上寻找或查证讯息,或者可以采行实地观察查访、亲身体验、进行专案作业研究、市场调查,或是与团队或学术机构互动合作,运用社群的群体智慧来搜集或找寻符合科学的统计数据和具体证据。

目前所面对的是巨量资讯和大数据的时代,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更需要积极搜集病毒感染资讯,并且快速运用统计数据来解决防疫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解读并有效运用统计数据呢?美国经济学家提姆·哈福特(Tim Hartford)建议:

.放慢步调,避免以直觉的情绪反应来接受或排斥统计数据。

.结合个人经验(虫之眼),和应用统计学视角(鸟之眼),设法观察分析,想方设法来了解这些统计数据所代表的真实意义。

.设法了解背景来源,数据是否有所遗漏,有没有盲点?

.统计数据所使用的演算法和大数据,是否公开透明,经得起检验?

.关注编制数据与说帖的统计学家或专家是否够独立,不受官方或上级胁迫而操控美化统计数字,甚至玩弄民粹主义作出误导性的置入性行销?

.仔细检视统计图表的真实意义,避免被眩丽夸大或刻意误导的数字图形外表所迷惑。

.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好奇心来观察、分析统计数据并提出合理的质疑。

生活在愈来复杂的环境里,政府机构、企业或个人都需要依赖或搜集更多统计数据,来拟定包括经济和防疫在内的政府或企业策略,或是提供个人化的投资健康决策参考。但是值得提醒的是:我们所接收或自行取得的讯息或统计数据可能有误、很可能不具代表性或被刻意操作,因而容易产生误导,造成不良的反效果。

因此面对重大的议题或影响个人或企业的广告或新闻报导时,设法消除情绪影响,将眼光放远、放慢步调,想办法分析并找出资料是否有所遣漏、是否有盲点、或甚至遭到发布单位的刻意操控隐瞒(包括电脑数据的公开透明度),然后以谦虚开放的心态综观全局,进行全面性的验证,让真实的数据说话,理性接受事实,我们才能不受误导,得以善用可靠的统计数据来认清真相,协助正确决策,顺利解决大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