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外卖价格比店内贵 是合理的吗?

外卖市场持续成长是全球的趋势,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阻挡。图/本报资料照片

我经常透过外卖平台点餐,因为疫情下,这样更方便且安全,且有更多的选择,经常一看外卖APP就口水直流,不知不觉就多点了一些,觉得身为现代人,实在幸福。但是,我十分纳闷的是,为何许多店家之外卖价格跟店内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我常去的某家店之外卖牛肉面就比店内贵了50元。市场上外卖餐点3种定价模式都有,有比店内贵的,也有比店内便宜的,也有与店内相同价格的,这些商家是怎么想的,竟会如此的相互矛盾?网路上一查,不少人抱怨外卖的价格经常比店内贵许多,就算是相同价格,也有人认为外卖餐点的份量少了许多,也就是变相涨价。然而,与小商家相比,知名的连锁餐饮集团之外卖价格就通常比店内用更便宜,可见他们十分鼓励消费者多采用外送方式消费。

从消费者的角度,店家透过外卖去销售,省了店内之座位租金,以及带位、点餐、上菜、收款与收拾清洁等人力成本,这些都是餐饮业成本最高的部分,所以大家普遍接受店内消费要多付一成服务费。店租与人力加起来常高达餐饮业60%的总成本,理应把省下的回馈给消费者,让外卖价格更低,怎会反其道而行?且点外卖时,消费者已经要付出外送服务费,且还必须等待,不能享用刚出炉的食品,以及接受因外送而必须采用之较不美观且较不合适的食品包装,如塑胶袋与纸盒等,为什么还要多付这么多费用呢?

最困扰餐饮业的经营难题之一就是尖峰时段人潮多,有时根本无法入座,当然也无法销售,而离峰时段,人潮锐减,店面与人力显然是浪费,而食材也可能因难以预测的客流量而变为废品。

在疫情严重的前两年,一家门庭若市的排队名店,可能立马变成经营困难的受灾商户,需要政府支援。透过外卖可以分摊实体店经营的成本,打开更大的市场,累积的网路口碑与顾客群能冲破原本店面销售的天花板,也能加大销售而降低采购成本,若疫情严重,还能补贴顾客无法上门的业务流失。虚实整合是餐饮业者的必修学分,所以全球许多公司积极发展只做外送的幽灵厨房,同时研发专属外送的餐点与更安全、能保温或保冰,不易倾倒的食品包装,全力冲刺线上市场。

外卖市场持续成长是全球的趋势,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阻挡,而企业在网路市场建立了口碑,养成习惯而重复下单的顾客也必能带来稳定且庞大的业绩。

将外卖产品加价许多的商家可能是这样想的:因为外卖平台要抽佣35%,我原本店内销售就只可以赚30%,这样我不就倒贴5%?所以只能提价。但是,外卖产品的成本与店内销售的其实不同,不能直接这样比较,且经营策略上,也有不同意义。

我们可以用心理帐户理论(Mental Accounting)来分析这样的现象,外卖销售付出的35%是少赚的利润,还是用来打开新市场,从多赚的钱中付出的费用?外卖的购买者是新客人,还是一定会来店内消费的老客人? 如果,外卖与店内加总的销售完全没有变多,就可能是侵蚀现有的市场,35%佣金会让总利润减少;但若总体卖给了更多的客人,就是有新增市场,而付出的35%佣金,就是打开市场的上架费用,相当于店租,而不是牺牲的利润。至于台湾外卖平台普遍抽成约35%,是否合理,就交给市场机制去决定,也许未来会出现只收25%佣金的新平台。

从另一方面看,外卖产品价格或份量不同,除了会增加商家管理的成本,也会给顾客斤斤计较,且不诚实的负面印象,最后可能因为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降低了外卖的销售外,也伤了自己的品牌,长久来看,坏处应该是大于好处的。若要如此,也许不加入外卖平台,或自己发展外送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