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渔电共生福祸难料 政府岂可轻忽

为求渔电共生能朝「渔、电、环保」三赢方向发展,应透过科学证据,了解其对养殖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建立渔电共生技术模式及制订技术规范。图/本报资料照片

为实现2050净零排放目标,蔡政府全力发展再生能源并大张旗鼓地推动渔电共生,渔电共生设置目标为4GW(百万瓩),约需要1万公顷之土地,恐对国内养殖业造成重大影响。

由于过于仓促未有详细缜密的顶层设计,渔电共生不仅弊案连连,也引发破坏生态环境和养殖渔业的争议,更可能影响到2024总统大选选情。原先渔业部门强调的是以「养殖为主、光电为辅」,在不影响养殖的原则下,来推动渔电共生。然而随着供电部分在政府保价优惠收购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利润远高于养殖本业,加以许多申请渔电共生的企业及业者过去并没有养鱼经验,且政府查核人力不足,遂逐渐将重心移向供电部门,养殖渔业部门仅聊表一格。

这样的情况若持续下去,将会对台湾养殖渔业的规模及产量造成负面影响,连带影响到养殖渔业对我国粮食贡献。

日前即传出南部地区由于传统养殖虱目鱼鱼塭,因大量被改成光电生产,致市售虱目鱼及虱目鱼粥等价格大涨的质疑,尽管相关单位出面辟谣,指称是因为原养殖虱目鱼的渔民改养文蛤所致,唯该说法仍持续遭到外界质疑,社会负面观感大。还有台南渔电共生池文蛤苗,大量暴毙再度惹议,这些说明国内光电业者,对于如何让养殖与光电共存,仍然存在许多未尽了解之处,难怪民众对土地使用冲突与利益纠葛、土地掮客介入炒作地皮、农作养殖荒废以及渔电共生可能对养殖渔业产生负面影响等,质疑声浪从未停歇。

渔电共生成败成为台湾养殖渔业存废最大赌注,关系庞大养殖户及相关产业生计,在许多试验和细节都未验证的情况下,贸然实施风险相当高。目前政府已公告14,480公顷的渔电共生专区,并且规划渔电共生4.4GW做为推动目标,只是渔民及环保团体的抗议声不绝。

为求渔电共生能朝「渔、电、环保」三赢方向发展,建议在科研方面,应加强渔电共生的基础性研究,解明太阳能光电设施,可能对水产养殖物造成的正负面影响;透过科学证据了解,渔电共生对养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寻求有效解决对策(包括如何有效减少太阳能光电板的电力浪费),进而建立渔电共生技术模式和制订技术规范(2020年中国渔业协会制订了《渔光一体建设要求》),不能先射箭再画靶,尤其渔电共生相关试验,要强调可再现性及可挑战性,不能急就章,更不能边穿边改。可参考冲绳模型(Okinawa model),即透过智能技术,将养殖渔业结合风能和太阳能的系统,也可控制生产鱼的质量及其可追溯性。

在行政管理方面,对于渔电共生应有整体规划与评估,在技术、法规、经费、人力及执行力上,给予全力支持,优先确立上位的渔业管理准则并加强管制力道,严格执行渔电共生设施,最多仅能有40%面积覆盖光电板,且养殖产量需达到回推三年内平均产量的7成以上的规定,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实地考核机制,避免流于形式,才能落实以「养殖为本 绿能加值」的良好典范。

在环境保护方面,外界对于渔电共生对生态影响忧虑,主要集中在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太阳能光电板废弃物污染。为此政府应该采取专区规画变更方式,进行整体环境影响评估,避开重要生物栖息或保护区,对于太阳能光电板废弃物处理,政府应该积极鼓励投入研发创新,找出更有效合适的太阳能光电板回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