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机教训 促陆加快武备、防识区

2001年中美海南撞机事件,对大陆武器战略发展影响深远,推动后续东海防空识别区南海人工岛礁的建立发展。图为当年殉职飞行员王伟同袍。(新华社

2001年中美海南撞机事件,对大陆武器及战略发展影响深远。除了成功拆解美国迫降在海南的EP-3型侦察机、发展出大陆自制的运-8侦察机外,更是推动后续东海防空识别区及南海人工岛礁的建立发展,也影响着《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内容,及近年解放军对美军实施自由航行行动越趋强硬的态度

当年EP-3迫降海南,不管是美国还是大陆,都没有演练过相关应处情况。EP-3在降落后的1.5小时内都无人靠近,但美军机组人员也没有进行过破坏飞机机敏装备训练物理破坏成效不彰,机上所获情报数据仍存储在专用箱内,尽管事后飞机及机上装备都交还美国,但前中央情报局职员史诺登后来发布的文件显示,EP-3仍有不少重要电子装备及情报落入大陆手中助推了大陆加速发展情报侦察机的进程

撞机事件一直被大陆认为是力量弱小耻辱,1996年台海危机及撞机事件都加速了解放军发展战机飞弹技术的进程,及「区域拒止/反介入」战略逐渐诞生,并在2013年正式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所有不明飞机进行识别、驱离。

大陆自2013年开始吹填南海岛礁,直至2018年初步完工了3座拥有机场的南海军事基地,除了是为声索南海主权外,也是在为未来建立「南海防空识别区」做准备;且大陆自2018年起对美舰的自由航行行动态度也有了明显变化,该年解放军兰州舰就与美军迪凯特舰仅距41公尺进行危险对峙、随时可能造成另一起「撞舰」事件。

此一事件凸显了当前中美签署的《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下称《准则》)局限性,尽管撞机事件后,中美已签署《准则》的「空中相遇」附件,大幅降低双方战机抵近侦察造成擦撞的可能性,但《准则》的适用范围只在公海,对于台海及大陆所占岛礁之海空域,仍不在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