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考研政治命题人5套卷之一•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 A

考点说明】 本题考核知识点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答案解析】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启发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中,所以要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2.【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象本质及其关系

【答案解析】 任何事物都由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构成。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要求人们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题干给出的寓言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老虎所犯的错误,就是因为它割裂了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只看到了百兽畏狐而走的表象,而没有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百兽是畏虎而走的真实本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3.【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

【答案解析】 社会性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特性,是人的本质的核心内容。任何人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都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而人的本质就是由实践和各种社会关系造就而成的,因此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人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家庭关系、集体关系、阶层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历史关系以及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等,其中生产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而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抽象物,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4.【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答案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过剩。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5. 【参考答案】 A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答案解析】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有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因此,选项A正确。

6. 【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

【答案解析】 毛泽东把1940年1月提出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有”的提法,改为“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这是因为:随着解放战争时期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党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明确提出没收官僚资本的问题。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完成没收官僚资本的革命任务,使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领导地位。无产阶级可以利用由官僚资本转化而来的经济力量,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最终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相应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7. 【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各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解析】 我国各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分别是: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8. 【参考答案】 D

【考点说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答案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区别。从经济基础上看,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居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的社会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9. 【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政新篇的内容。

【答案解析】 选项A主要内容是:第一,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第二,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第三,设立议院;第四,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选项C主要内容是: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选项D主要内容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选项B《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10.【参考答案】 D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产阶级早期启蒙思想家代表。

【答案解析】 题干给出的材料有两个词语 “民国时期”、“启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选项A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期间出现的历史人物。选项B冯桂芬提出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选项C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出现的历史人物。因此,对应两个关键词“民国时期”、“启蒙”的历史人物只有选项D陈独秀,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1. 【参考答案】 A

【考点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

【答案解析】 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12.【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

【答案解析】 社会公德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 【参考答案】 D

【考点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答案解析】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第二,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第三,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携手白头到老”不是恋爱道德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4.【参考答案】  A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

【答案解析】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选项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选项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选项D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均与题意不符。均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15.【参考答案】 D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

【答案解析】 2011年7月1日,中央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京发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6. 【参考答案】 A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案解析】 2011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将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