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台湾美术双年展 艺术家探讨「一座岛屿的可能性」

侯俊明_×_19位匿名受访者,《男洞》。(图/文化部,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2016台湾美术双年展」即日开展,国美萧宗煌馆长在展览记者会上表示,国美馆承办的多个双年展中,「台湾美术双年展」是唯一聚焦台湾在地性,以两年的周期深入探讨台湾当代艺术发展脉络的双年展,「期待以『一座岛屿可能性』为命题,让大家思考台湾的本质和特殊性。」

曾以艺术家身分参加过台湾美术双年展的「客座策展人」吴达坤表示,这次的策展概念借用小说的命题与内涵,以小说文本交织叠合展场,呈现一个非典型的艺术双年展。他认为艺术家们穷极一生投注了他们的关注、知识,凝视台湾近年的命运,并在世界地图上为之辩护;希望观者选择不同的路径观展的同时,也能与作品对话。

国美馆策展人林晓瑜则强调,除了在策展方式上试图揉合真实时间与空间、穿越历史记忆与感知外,也期望透过展览呈现艺术家在自身历史与外在现实的拉扯与思辩,诠释自己的岛屿与关照当代社会脉动,并建议观众可将本届台双展视为理解台湾近年当代艺术发展所需的一张地图,「作品所代表的是岛屿上不同的文化风景面向,借由展览发现一直存在却被忽略的角落,也带领我们前往不可知的未来。」

王又平李佳泓、黄奕捷、廖烜榛,〈钱江衍派〉。

「2016台湾美术双年展」以「一座岛屿的可能性」为展览主题,引自法国当代知名作家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200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岛屿」一词在本展中既指向台湾,也投射一个未知的乌托邦。展览共邀请30组台湾艺术家参展,共展出137组件作品,参展艺术家涵括不同世代,创作主题亦十分多元。

艺术家徐永旭陶作装置将当巨大,仿佛在驯服陶土一般,投入高度的身体劳动不断重复、试验,坚持「以身体作为创作器具」的概念,创造融合大自然意象内蕴艺术家丰厚生命经验的作品。

陈建北新作《吾乡、吾土III:是谁?离岛谁是?》,则透过实地考察台湾离岛的军事设施,探讨为捍卫主权所引发的诸多问题。黄奕捷更表示本次参展对于他来说是社会对艺术家、创作以及社群关系的肯定。他与王又平、李佳泓、及廖烜榛所拍摄的半纪录式电影〈钱江衍派〉,邀请自己的父亲演出80年代的异议分子,影片中时空交错以及半虚构半写实穿插的叙事,对照出两个世代对国家主体认同的选择权转变。

吴芊颐,〈台湾窗景诗〉。

鸿文运用竹子牡蛎棚架等,编织出大型的「时光廊道」,观众必须刻意紧缩自己的身体以与他人保持距离,像游走在时空的缝隙,也象征人类在自然及宇宙之间的微渺,并企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德瑜的新作〈No. 88〉延续她以透明气囊装置制造空间的脉络,邀请观众体验一种失去平衡且异于步行的行进状态。艺术家制造的空间包覆着观众,看得见气囊外的世界却无法穿越,个人身体的感知经验被放大了,在短暂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中,似乎也获得了欢乐与沉静。

陈依纯以科幻小说的叙事方式诠释她的近期创作,看似是对人类末日来临的预告,实则描述当代社会的自然资源破坏与阶级权力斗争,使人类一步步走向自取灭亡之路,这种状况对于需仰赖外援的孤立岛屿而言,毋宁是一则警世预言。

▼国美馆萧宗煌馆长(前右二)、策展人林晓瑜(前右一)、吴达坤(前右三)与参展艺术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