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來首例肉毒桿菌中毒!女子常吃過期食品 插管住加護病房

疾管署防疫医师林咏青说明,肉毒杆菌中毒个案状况。记者李青萦/摄影

今年首例肉毒杆菌中毒!疾管署防疫医师林咏青说,南部一名50多岁女性,独居并且吃过期食品的习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眼皮下垂、讲话发音及吞咽困难等症状,隔天至急诊症状恶化,插管后送加护病房,目前已住院1个多礼拜,仍使用呼吸器并插管。疫调发现有吃过期食品,但是因为插管无法询问饮食史,还无法确认何者食品导致她中毒。

罗一钧表示,今日个案为2020年7月以来首例确诊。根据初步疫调,非同住家人转述,该个案有吃过期食品的习惯,发病当天有吃过期包子,但仍无法确定何种食品导致。常见肉毒杆菌毒素来源包括,膨胀、生锈或是凹陷的过期罐头,未经高温高压杀菌的真空包装食品,以及自制腌制农产品。

肉毒杆菌中毒为第四类法定传染病,依据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3年累计肉毒杆菌中毒确定病例数分别为1、0、0、0例,近十年(2015年至2023年)每年累计病例数介于0至6例,均为散发性病例。肉毒杆菌若未适当治疗,致死率约是3成至6成。

中毒原因一般是食品处理或保存不当,使肉毒杆菌孢子在厌氧和低酸性环境下产生神经毒素。林咏青指出,中毒来源以摄食受肉毒杆菌污染食物最为常见,其症状通常于摄食后12至72小时出现,但亦可能于最短2小时,最长8天发生。

林咏青表示,一般是食品处理或保存不当,使肉毒杆菌孢子在厌氧和低酸性环境下产生神经毒素,如酸度不足或碱性食物水活性较高,或在低温杀菌和轻微腌后没有冷藏保存,就可能产生毒素。其毒素不耐热,煮沸(100℃)加热10分钟即可破坏。因此民众吃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前,应先澈底加热。

另外,林咏青也提醒,真空包装制品应依标示于冰箱冷藏及保存,而盖子胀起的罐头或罐头开罐后闻到有异味,切不可食用。此外肉毒杆菌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1岁以下婴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健全且肠道菌丛未发展完全,应避免喂食蜂蜜,以降低肉毒杆菌中毒的发生机率。

疾管署呼吁,由于肉毒杆菌中毒之后,如未即时医疗介入将有相当高的致死率,吁请临床医师提高警觉,如诊疗病患发现有肠胃道症状、疲倦,伴随视力模糊、瞳孔放大、眼睑下垂或由上到下肢体无力等疑似肉毒杆菌中毒之神经学症状,应立即通报卫生单位尽速检验厘清致病原因及对症治疗,并给予病患妥适的照护,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肉毒杆菌常见来源。图/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