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工,3人做,4人薪 何飞鹏:我看到聪明老板
巴巴米勒
很多杂志的专栏都不怎么样,道理很简单,文采再丰,纵欲过度便肾亏成废文。
我的习惯是,杂志一星期翻一次就好,看到有哏的文章才细看或记录。因为多数专栏作家的多数专栏文章,都是为了交稿而交稿。(而且在网路一不小心就看完了)
极少数高手(可能连1%都不到)能篇篇让人拍案叫绝,多数写手(如我)乃是废文多过于有哏好文。
即使他是城邦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商周出版发行人。曾任《卓越》杂志、《保险行销》杂志总编辑,曾被金石堂书店选为1997年出版风云人物。
他是何飞鹏↓。
说来真是歹势,我真正仔细看完他第一篇文章是《5人工,3人做,4人薪》,在2012年发表于《经理人月刊》。
「一位中国的年轻创业家告诉我,他公司创造高绩效的秘诀是:5人工,3人做,4人薪。他将5个人的工作,让3个人来做,但是给大家4个人的薪水。每个人的所得多了约30%,所以都很努力工作,而公司也少发一个人的薪资。」
何飞鹏接着写道,「我看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老板,他用管理的方法,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也提升了公司竞争力,当然也和员工分享获利。」
到这边,如果你没有点进去原文阅读完,一定超想砲他的。
等等,人家有学到白海豚的必杀绝招。
他在文章后面指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组织人力降低法则。何飞鹏认为,中国大陆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各行业整体的平均生产力不高,聪明的老板,才可透此法,提升生产力与获利。
但是在台湾,他认为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平均生产力已提升至相当高的水准,再用「543方法」提升效率,反而相对困难。
他有几个假设,让我很想挑战。
第一、中国大陆生产力低?台湾生产力高?
笔者所在公司近来跟几个台湾品牌谈过合作,有的品牌仍然以为自己是旧时代的老大,提了一堆老大条件,最后当然是拉倒免谈。
反倒是几个中国品牌得知合作收放的个中巧技,该硬的硬,该给的给,不摆架子玩真的。
第二、分核心与非核心工作人力,对吗?
唉,这一点又是参数不足(行业一有别,坚贞烈女都会变破麻花卷),我认为如果是人数有限的公司,还在分非核心/协力型工作者与核心工作人力,最后必然是一场悲剧。个人认为,应从营运的角度去找出现有人力的核心价值,即使是再单纯的工作,只要放空不用心,就能拖累整个团队。
第三、精简人力一定要大幅替换工作团队?
「要从组织架构上精简人力,一定要有决心大幅替换工作团队,因为原有的工作团队已习惯过去的工作方法,或是较轻松的工作节奏,一旦要做大幅的变革,免不了有许多人离职。」何飞鹏写道。
你如果是抱着精简人力的想法而来,即使核心也会变成非核心,勤奋也能变成懒惰。
何飞鹏是由上看下,我是从下看上。
我的结论很简单,搞不定团队必然是领导者的问题,难不成去怪工读生?
领导者想砍全部人也OK,只要她他能搞定整件事情,维持原本的目标即可。
我觉得「5人工,3人做,4人薪」是假题目,毕竟台湾是薪资不透明的国家,这些话语权都在经营者身上,薪真的是4人还是3人?天才知道!
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无论他的资历多显赫,常写专栏文章的人不一定值得信任,写废文更是家常便饭。
在网路的时代没有偶像,只有真正的好文章。
我佩服许多人笔耕的毅力,但是废文就是废文,好文就是好文,公道自在人心,公道价永远藏在读者的心中。
连你妈看不完的废文 就在抽屉新热榜
●作者简介:巴巴米勒,讨厌卫道人士,又不想玩3P,用键盘敲敲打打,安慰自己在网路江湖中浮沉若梦。目前经营18禁脸书粉丝专页「巴巴米勒的痿情色」,与同名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