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50只石虎遭路杀 石虎妈妈:最后再见却是一具尸体

记者黄翊婷/专题报导

彰化县芬园乡今年9月发生一起石虎路杀事件,这也是彰县25年来首次出现石虎的踪迹,没想到却是这样令人心痛的结果。有「石虎妈妈」之称的石虎保育研究人员美汀提到,对已经从事研究这领域十几年的她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事不是某个事件,而是一连串累加下来的悲惨事实,「每次讲到这个就很难过,例如无线电追踪的个体,常在持续追踪一段时间后就收到死亡讯号,或是某些野放的个体几乎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感情很深,可是当我最后再看到牠的时候,捡到的却是一具尸体,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小孩死掉一样。」

►►►见外地人为石虎奔波感动!枫树社区里民拿起锄头打造「石虎米」

►►►农民沟通…老鼠听话只吃一排玉米! 苏慕容绿保让人看见希望

▲▼早期民众对石虎还不是那么认识时,很容易将牠们误认为普通的猫咪。(图/陈美汀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石虎路杀变多? 秋、冬是「高峰期

台湾的本土猫科动物仅有云豹及石虎两种,而云豹早在2013年就宣布灭绝,如今石虎同样面临生存困境,估计全台只剩下300到500只,近年来「路杀」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从事石虎保育工作十多年的陈美汀说,根据目前统计,石虎遭路杀的数量从2011年到2017年9月前总计有50只,光是苗栗地区就占了37只,毕竟原本石虎在苗栗的族群量就比较多,加上这几年地方开发频繁,发生路杀的机率也就相对增加。

在这份统计资料中,2016年一共有9只石虎遭路杀,才过完一半的2017年则已经有8只石虎受害,而数字可能还会陆续增加。陈美汀表示,目前资料显示石虎遭路杀其实有高峰期,因为秋、冬开始是繁殖高峰期,加上亚成体石虎开始离开妈妈独立,进入8、9月后牠们的活动量及范围开始变大,遭路杀的机会就会增加,一直到隔年3月至5月才会慢慢减少;不过,虽然实际上看到的数字确实有增加,背后原因以及路杀增加的趋势仍不确定,毕竟近几年资讯流通快速,民众对石虎的认识也越来越多,以前看到石虎遭路杀可能会以为是猫,现在很多人看到就会主动通报,或许这也是导致通报次数上升的原因之一。

编按:10月12日又发现一只石虎在南投县竹山镇遭路杀。

▲石虎遭路杀事件近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图/yowen_Chai、sherry_Wang提供)

石虎悲歌 最后再见却是一具尸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石虎面临的悲惨状况,这是会让人心很痛的,从一开始做石虎研究一直到现在,几乎就是不断看着牠们死掉、不断捡尸体,大概没有一个做研究的人会忘得掉这些事情。」陈美汀的语气充满无奈与心疼,她说,这几年路杀通报案例很多,她就是那个常常去捡尸体的人,每次心情都很沉重,「你可以想像一个很爱猫科动物的人,看到的都是死掉、支离破碎的尸体,光是看到就很震撼。常常因此感到很无力,却又得想办法让自己振作起来。」

陈美汀以石虎野放训练为例,有些石虎是她从小一直照顾到大,要训练到足以野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跟牠们当然会有感情,「我们用无线电追踪知道牠在哪里建立自己的领域,也能知道牠们每天活动的地点,可是当我最后再看到牠的时候,捡到的却是尸体,那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小孩死掉一样……。」

▲▼全台只剩下300到500只石虎。(图/特生中心提供)

抢救石虎 最大困难在于人的「观念

「我喜欢动物,尤其是猫科动物。」大学时期明明是念历史系,陈美汀却在毕业后进入动物园工作,「我希望我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也许它并不见得很赚钱。」可是在动物园工作的期间她发现这与自己所认同的「保育」不同,似乎无法野外族群有实质的帮助,于是她决定到国外学习野生动物经营管理,「因为我很喜欢猫科动物,真的很喜欢,我从小就超级爱猫,所以那时候我自己设定只要是猫科动物研究我都OK,但台湾只有两种野生猫科,而云豹在当时已经有十多年没有野外目击纪录,加上当时姜博仁博士已经准备做云豹研究,所以就决定要做石虎研究,我想趁石虎还存在的状况下,想办法让牠们不要变得那么稀少,这不纯粹只是去找寻牠们的踪迹,而是要做到真正的保育贡献。」

而在研究、保育石虎的过程中当然也碰到许多困难,陈美汀坦言,一开始做研究碰到的大概就是资源经费问题,后来发现到「观念」也是很难克服的一环,对一些观念比较传统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就觉得石虎只是一种动物而已,甚至不认为石虎与人类是拥有同样重要性的生命个体,如果认为这些动物是有害的,态度上就比较无法容忍,即使知道放毒饵、捕兽铗会对石虎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或许也不太在乎,「这方面我们也还在努力当中,毕竟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而且价值观、年龄层等差距,也很难在短时期内让这部分的人了解石虎保育或是生态保育的重要性,以及这件事对他们和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石虎要训练到足以野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图中石虎脖子上配戴的是发信器,以便研究人员追踪牠野放后的状况。(图/陈美汀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滥用农药降低栖地品质 放养动物恐猎捕小石虎

另一方面,近年来石虎面临的困境还有栖地破坏、减少和品质不佳,以及流浪和放养猫狗问题,就栖地品质方面而言,台湾农业用药泛滥对石虎来说也是一大伤害,用食物链的概念来想,石虎的食物包含老鼠、鸟、爬虫活体,如果老鼠吃了老鼠药被毒死,石虎的食物就减少了,即使老鼠没有立即死亡,吃掉这些老鼠的石虎体内也会开始慢慢累积毒素,这也是为什么石虎保育工作者会在苗栗县通霄镇枫树窝推行石虎米,只要食物品质好,吃得好当然就能活得更好,不只石虎,人也是如此。

而流浪和放养猫狗问题同样会威胁到石虎族群的数量,除了这些动物会引发疾病之外,能自由活动的狗有可能会对母石虎或是小石虎进行猎捕,但这其中牵涉到的层面就更加广泛,不单单只是当地居民,还包括那些将猫狗带到山上放养或弃养的人,进而演变成更大层面的社会问题。陈美汀也提到,石虎保育牵涉到农民经济、道路、开发以及流浪动物等议题,面向很广又都息息相关,因此「石虎保育」其实可以说是台湾目前保育问题的综合版,这不是单靠一个做石虎研究或是保育的人就能解决的事,「我们知道问题,但有些事我们真的无法解决。」

▲先前曾有一只2个月大的小石虎疑似遭犬只咬死。(图/猫径地图王小明提供)

成立「台湾石虎保育协会」 共享友善未来

「保育本来就是大家的事,包括公部门、社会以及个人。」陈美汀表示,以研究人员的身分而言,当然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资源,例如研究经费、研究机会以及更多相关的研究案,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多致力于法律推动,就拿石虎来说,石虎是一级保育动物,但在《野生动物保育法》里受到的保护规范,却没有比其他二、三级的物种多,「我们会尽量做自己能做到的,但有很多事是需要公部门在法律或是其他方面给予支持。」

至于个人的规划方面,陈美汀坦言自己对做研究还是很有兴趣,而且基础资料对野生动物往后的研究及保育工作来说相当重要,她希望自己未来十年还是可以一边做研究、一边花心力去说服居民与石虎友善共处,现阶段也已和许多关心石虎的朋友和社会民众成立「台湾石虎保育协会」,希望能借由NGO的力量来推行一些在地社区的保育工作,以及石虎栖地的维护和监督,同时也是提供关心石虎和石虎保育的平台,帮助石虎与人类走向更好的共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