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篇-军事化衡水中学 教育血汗工厂
盐碱地衡水经济不发达、资源紧缺,衡水中学的崛起被视为奇迹;一手打造衡中模式的前校长说,秘诀就是把师生的做题能力开发到极致。
又是一年高考后。在当下中国,中学最大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高考(大学入学考),它被称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公平途径,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学有了高下之分:乡村中学目标是师专,普通中学目标是本科大学,重点中学目标是重点大学,超级中学目标是北大清华;至于超级中学之上,是衡水中学、黄冈中学、上外附中、北京四中这类「神一样的中学」,考上「北清」是理所当然。
包办半数北大清华名额
河北省东南方的衡水中学,绵延近百米的校园外墙上,贴着最近一年考入北大、清华学生的照片,个个神采飞扬。2008年至2011年,衡水中学共278人考入北大、清华,几乎占了两校给河北省名额三分之一;去年这所中学更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以及全省前200名的一半名额。
在经济不发达、资源紧缺的盐碱地衡水,衡水中学的崛起被视为奇迹。1992年前校长李金池接手时,这所中学只是个三流学校,教师队伍混乱,学生打架成风。李金池被「赶鸭子上架」指派担任校长后,先把改革矛头指向老师:不许外出兼课,不许补习,不许让学生家长请吃饭,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
事后李金池承认,当时搞题海战术,拚学生、拚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但1995年,衡水中学一举夺得了全地区11个县重点中学的第一,「衡中模式」开始显露头角。
把做题能力开发到极致
2002年衡中升学率高达98%,北大清华录取率逐年上升。同年 9月,《中国教育报》连续4天报导衡水中学,一时间,全大陆各地校长、老师纷纷赶来参观。
2004年李金池结束校长任期,他在一篇〈衡水中学是怎样成为全国名校的?〉文章详谈办学理念,但很多前去取经的同行看来,所谓「衡中模式」就是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使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把他们做题能力开发到极致。
衡水中学有「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说法,网路上流传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规定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10分熄灯期间的每一项任务,洗漱、整理内务、早操等,师生必须以无所不在的仪式与严格的规范来创造激情。
每天早上5点半铃声响起,衡中学生花10分钟漱洗后开始跑操场,又叫跑操,每班组成一个方阵,绕操场跑圈,队伍紧凑,间距、步伐、速度一致,除了喊一二三四,还自己编着「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等口号,每班都不一样。
跑操成为仪式创造激情
校方解释,因为场地不够,不做广播体操,但又要让学生锻炼身体,只好跑步。结果,现在其他学校都在模仿「跑操」。几年前,北京海淀区校长团到衡水中学参观,学生们喊得震天响的「跑操」口号声引得一些校长潸然泪下,说:「你们的学生有种压倒一切的气势。」
「跑饭」是衡中学生的原创辞汇。衡水中学规定,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45分吃饭,大部分学生为了争取时间读书,会在短短几分钟内从教室冲到食堂打饭、吃饭,学校只好找人站在拐角处专抓「跑饭」,但学生们顶多经过拐角处时放慢脚步,然后继续跑。还有人为了节省吃饭时间,索性把零食藏到被子里、橱柜里,饿了拿出来吃两口。
「老师再三说,你多利用一分钟,可能高考就比别人多两分,所以没人愿意浪费时间,」衡中学生打饭时也不忘做题,毕业生林倩感叹,「那种生活和状态,没经历过的人没办法理解。」
时间按秒计算教师过劳
「我们的时间按秒计算,老师们就更是了,」林倩透露,衡中近些年给老师们办过几次集体婚礼,就是因为他们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出去找对象,只能内部解决,「据说,还有的老师累得生不出孩子。」
复读(重考)生周弘回忆在衡中的一年,每天把自己埋在成堆的试卷中,「有时去上个厕所,回来一看桌上多了六、七张卷子。」不久前,一名衡水中学毕业的女生在网上刊登自己高中三年的试卷,高达2.41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