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砲战是打给美国看? 张火木:金门伤害比中台分裂大

金门八二三砲战遗迹。(图/记者蔡绍坚摄)

记者谢欣辰/台北报导

八二三砲战即将满62周年,这场战争不只成就了金门「战地」的历史定位,更影响了台、美、中三角关系的局势。金门县文史工作协会理事长张火木特别接受《ETtoday新闻云》专访,回顾金门学生在杀戮战场远离家乡,疏迁来台读书的过程,以及八二三砲战结束后,为何能让台湾维持近41年的「承平时代」。

战争突爆发,金门2个小时内被轰5.7万发砲弹

1958年8月23日下午6点30分,中共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石一宸下达命令,集中重性大砲600多门,无情对金门全岛大肆轰击,2个小时内投下5.7万余发口径152、172以上的加农和榴弹。砲火集中指挥所、观测所、交通中心、要点工事及砲兵阵;张火木回忆道,「当时正值晚餐时间,突发砲火造成国军死伤440余人,房屋毁损65栋。」

「其实早在3天前,中共就开始部署了。」张火木说,中共海军8月20日于三督港已准备待绪。金防部虽在九三砲战后将军事、工事地下化,整个金门进入军事化备战状态;全岛整编成73个战斗村,帮助防空洞构筑、战备壕坑以及协助通讯电路埋设,全县民防队则以分批前往料罗湾新头码头,协助抢滩运补,但这些仍然招架不住中共密集猛烈的砲火。

▲金门八二三砲战遗迹。(图/记者李毓康摄)

中共砲火猛烈,金门百姓以1分钟能回到防空洞为活动范围

本身也在实践大学担任副教授的张火木表示,当时百姓最难熬的地方,大概是食物供应系统中断,导致三餐不稳定,心中恐惧加上对战况的不了解,能出防空洞找寻果腹充饥的食物的时间,只有吃饭时段或深夜。

防空洞住居人数少则1、2个家庭共用,多则4、5个家庭,20多个人挤在一个平均10平方公尺的空间,起居饮食范围也必须以1分钟能及时躲进洞内为活动区;张火木说,当时两岸多采取隔空砲战的形式,所以战备物质的抢滩、战壕沟与防空砲洞挖掘工程,都必须感谢地方民防队的贡献。

「父母带着3岁的我及1岁的大妹,跑到一个落弹量最多的地方!」张火木提到自身经历,语气突然变得有点哽咽。他说,还记得当时一家4口躲在柯罗姑妈家的防空洞,面积大约只有6平方公尺,未料,柯罗的总落弹量超过9000发,面积又比邻村都小,全村人口数在800人左右,换句话说,「等于一人要承担10发以上的砲弹!」他口气坚定说道,「我要老实说,其中落到料罗湾海上应该超过三分之二,主要是海军运补抢滩的影响。否则即使我个子小,被弹砲炸到的机会一定大好几倍,这是科学机率精算的结果!」

张木火接着强调,全县第一名落弹量的尚义机场,总数超过2.7万发,但因为是「机场」且临近抢滩据点,才会抢走第一名!不过要说「英雄村」的话,排名第一位的应该是烈屿乡东坑,因为全村被炸到没有剩一栋完整的房子,还成为八二三战史纪念馆里主题解说的案例。

▲金门八二三砲战遗迹。(图/记者蔡绍坚摄)

百名「流亡学生」迁台 张火木:是一个开明的政策

到了1958年10月6日,共军宣布停火一周,政府开始询问愿意迁台的名单,采自由登记的方式及补助每人3000元安置费,鼓励疏迁台湾,当时决定来台的师生共1004人,合计百姓超过7509人。张火木认为,「政府没有强制要求当时有参战力的民防队员一定要留在前线共存亡,是一个开明、尊重百姓的政策。」

张火木补充,「安置费是影响来台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对创业发展的期待;至于不去的原因可能是长辈不想离开家乡,也放不下金门原有产业和田地,加上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

10月9日当晚,准备迁台的百姓和学生,分别搭乘海军217「开口笑」、203、204、205及206登陆舰,经历18小时先后抵台。张火木说,金门子弟从小伴海洋为生,即使海象不好,相较于陆上砲火危机,并不难适应,但因长达44天都在躲砲弹,来台都是非常仓促的,对于孩子一夜之间离乡背井,不难想像当天料罗湾新头码头有上千个家庭泪眼送行子弟的画面。

另外,曾传出有金门民众为了逃离战场,搭着渔船来台,张火木此澄清说,「我认为没有,因为复国墩、渔村、罗厝3个大型渔港,对出海渔船管制严格,乘坐渔船离境机会不大。」

因为当时战况猛烈,金门中学校舍也多处中弹,学校停课,出现全校学生集体迁台寄读的状况,具有时代意义,后来更有「流亡学生」一词;当时分发台中以南的学生约500多人,台中以北则约300多人,全台共有36所学校接受金门学子寄读。

张火木表示,这群烽火学子多出生于二战以前,几乎都经历过1949年古宁战役、1950年大二担战役、1954九三砲战两岸及1958年八二三砲战的洗礼;因此年龄虽分布于14岁到18岁,但在心智及生活经验上,都相对成熟稳健;在学校生活层面,无论师长还是同侪都相当热情,所以很快就融入住校生活,不过课业部分,「国语注音」和「英文」是每位寄读学生最大的考验。

▲美援的8吋砲,是扭转八二三砲战战局的重要火砲。(图/记者林健华摄)

毛泽东打八二三砲战,不只牵制台湾也打给美国

两岸关系颇有钻研的张火木认为,「政府决策要疏迁金门百姓与学生,主要因素应是来自对战争的不确定性,况且,中共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也明说是要打给美国看!」

至于为何非得是「金门」作为美中台之间的政治角力战场?张火木分析,一是金门地理位置在可控制的局部战争范围;二是中共当时国防军备还不足以攻台,也缺乏渡台的船舰;但最大的考量应是避免刺激美国大规模参战,「毛泽东是蓄意用八二三砲战来扩大国际外交声量及影响力。」

张火木补充,这期间纯属双方政治立场的攻防,政治作战与心战口号之意义胜过一切,「中共应该是先评估局部止战,后来干脆直接停火,毕竟这场战争的政治目的,是为国际外交关系的大幅改善,又可利用金马列岛地缘关系,牵制台湾朝向独立国家方向发展,与其说是放水说,不如形容为牵制说,来得更有说服力。」

▲金门823砲战遗迹。(图/记者蔡绍坚摄)

原属金门县的大嶝、小嶝和角屿在1949年古宁头战役后,却变成中台互相攻击对方的基地,甚至被北京誉为「英雄三岛」。对此,张火木说,「英雄三岛」之誉是统战政治文宣的作用,实际上无深仇大恨的情结存在,五岛百姓均有地缘、血缘关系,沦为双方敌对纯属时代悲剧。

单打双不打的岁月 练就「听音辨位」躲砲弹

砲战期间,双方的海军舰艇和空军也发生了多次战斗,直到10月初,解放军宣布改采「单打双停」的策略,逐渐减少砲击攻势,一直维持到1979年中共与美国建交为止。张火木回忆,「单打双停的岁月,对岸砲声是一颗颗响,因此,我们都学会听音辨位,以利躲避砲弹。」

在中共「懈怠式攻击」那阵子,军人与金门居民也互相帮忙,张火木说,「我4岁时候住在金湖镇西埔村,虽只有10户人家,却整整驻守一个陆军连部的兵力以及一个空军砲兵大队部阵地的编制,因此每户村民的房屋客厅厢房内外,随时都有阿兵哥会进出或是分住,这是金门军民一家的融洽时期。」

▲八二三砲战的遗迹-翟山坑道,成为金门观光景点。(图/记者李毓康摄)

战后比台湾慢了5年才解严 张火木:对金门的伤害比中台分裂大

战后,金门戒严至1992年才解除,整整慢了台湾5年。张火木表示,战地政务时期对金马虽有战备建设贡献,也对民主自由有负面影响,「平均每个月一次,我们都会被村落里后山上空军高砲阵地的演习砲击震醒,通常是睡得正香甜的凌晨时分,还有就是三更半夜,村指导员会陪宪兵,到家里临时检查床铺上的人数。」

不过,他认为,戒严解除与开放观光政策相较,后者实质意义大过前者,「延迟金马战地开放观光及现代化建设的期程,胜过其他层面的检讨责任。」

对于八二三砲战之后,金门被历史定位成「战地」,张火木说道,1949年「金门古宁头战役」后,不仅造成两岸长期对抗,更使金厦二岛人民在一夕之间被隔绝成互不往来的两个世界。而相较于分裂前只有四年统一历史的台海两岸,中国与台湾分治对金门地区所造成的伤害,其实远远大于两岸的分裂来得更为真切与不堪。

以金门子弟为豪的他最后说道,「八二三砲战」虽然打响了金门战地的声名,保障了台海的安全,确立了两岸长期分治的大趋势;但事实上,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情势与诡谲两岸关系的角力,足可作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借镜。

▲实践大学博雅学部张火木教授。(图/张火木教授提供)

张火木简历及著作

实践大学博雅学部(历史课程)专任副教授(1985年迄今)。

金门县文史工作协会总干事(2008至2017)、理事长(2018迄今)。

国防部国军历史博物馆《烽火岁月:八二三战役50周年特展》文案企划顾问(2008年8月)。

1《谢东闵先生全集》,出版日期:2006年12月,出版方:国史馆。2021年预计出版《谢东闵传》。2.《续修金门县志---人物志》,出版日期:2006年12月,出版方:金门县政府。3.《先行的啼声:小三通新丝路》,出版日期:2007年12月,出版方:商周。4.《上善若水:杨水应创业记》,出版日期:2007年10月,出版方:金门县文史工作协会。5.《战地英豪:金门将军录》,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方:金门县文化局指导,金门县文史工作协会。6.《战争岁月和平世纪:金门古宁头战役60周年纪念专辑》,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方: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主办方:金门县文史工作协会。7.《料罗村史:行过千帆见证历史》,出版日期:2019年11月,出版方:金门县文化局。8.《金门星星的叙事》,出版日期:2020年11月,出版方:金门县文化局。9.《烽火岁月的战地印记》,出版日期:2020年11月,出版方:金门县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