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废待举 重返家园再站起
斯里兰卡前内战区报导(1)(中央社记者何宏儒斯里兰卡北部省特稿)斯里兰卡内战结束4年,重建工作使得当年叛乱组织的大本营处处展现新气象。尽管战争创伤难平,重回家园的民众正在台湾的援助下,重新站起来。
从距离可伦坡以北7小时车程的北方省(Northern Province)瓦乌尼亚(Vavuniya)镇进入基里诺奇(Killinochchi)县之前,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在A9公路拒马前拦停车辆,所有驾驶都得熄火登记。着迷彩装阿兵哥逐车检查乘客,外国人更须查验护照。
斯国内战期间,瓦乌尼亚镇是政府军最后防线,再往北走便进入叛乱组织坦米尔伊兰解放之虎组织(LTTE)的势力范围。尽管内战结束4年,政府对当地仍严加看管,丝毫不松懈。
平整笔直的A9公路划开两侧农地,新架设的电线杆拉起绵延数十公里输电缆线;每隔几公里便有1处漆成鲜红的行动电话基地台高塔,在绿野平畴间格外醒目;路旁刚舖好的新铁轨还看不到火车行驶。
连结基里诺奇县与慕赖替伏(Mullaitivu)县的A35公路两侧社区也一派崭新气象,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拉电线,让路旁一字排开的电线杆孤零零地站着。两地为当年叛军据守的重镇,1个是LTTE宣称的行政中心,1个是遭政府军攻破的叛军最后据点。
来到基里诺奇县,2008年12月31日遭LTTE摧毁的巨大水泥材质水塔斜躺在A35公路旁,跟周遭焕然一新景象很不搭调。
车行所至的乡间小路上甚至有1处封锁区,封锁线上张贴的红底白骷髅头告示,用英文写着「地雷」,令人触目惊心。
LTTE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Velupillai Prabhakaran)2009年5月18日在慕赖替伏县遭击毙,长达26年的内战结束。当地奥杜斯丹(Oddusdan)村的Peraru小学教室墙壁上至今贴着挂图,教小朋友认识可能还存在他们生活环境中的地雷和各式砲弹,无情战火余毒未消。
Peraru小学校长康萨斯蓝(Pawalakanthan Kanthaseelan)皮夹里随身携带女儿的照片。2009年5月16日,就在内战结束前两天,子弹从妻子后背射穿前胸,连带击中襁褓中的爱女头部,小生命永远停留在1岁。所幸妻子3个月后出院。虽事隔多年,康萨斯蓝谈话时仍难掩激动。
1983到2009年内战期间,斯国北部地区许多民众被迫离开家乡,战后才陆续返乡。然而,他们熟悉的家园早已不在,等待他们的是损毁屋舍、破败田园和死难亲友的亡魂。许多重回老家的居民因家园内的地雷尚未扫清,迄今无法重盖永久屋。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协助当地办理58户自力造屋,仿佛每1个援建家庭都跟康萨斯蓝一样,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慕赖替伏县寇库托杜维(Kokuthoduvai)村38岁援建户家长克苏苏西兰纳西(Ksususilanathe)左小腿遭砲击,现在靠义肢助行;妻子和3名幼龄儿女身上也满是砲击伤疤。
克苏苏西兰纳西的邻居27岁苏雷斯康特(Geaneshamowrthy Sureskanth)脱下上衣,右后背和左前腰部位分别有遭子弹射穿和砲击的明显伤痕,已愈合的伤口紧皱黝黑,在阳光下散发光泽。
谈到当年带着一家大小逃亡避难的父母,不得不放弃穿肠破肚、奄奄一息的他时,苏雷斯康特没有抱怨,只对自己奇迹般地活命、战后又跟家人重逢,心存感激。
倒塌的基里诺奇水塔已成1处纪念园区,供人凭吊战地前尘,水塔前1块石碑上记载,「这倾倒巨塔曾是基里诺奇居民的水源聚集,基里诺奇的英勇士兵们2009年1月迎击LTTE恐怖分子时巨塔遭摧毁,它默默见证恐怖主义的残忍,但我们捍卫自由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
身体的伤口已经愈合,但心理创痛不易平复,当援建户从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人员手中接下永久屋的所有权状时,仍难掩内心激动。他们将在此重新站起来,让下一代不再受伤害。1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