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易受惊」超勇敢? 符合3症状恐是延迟性听损儿

宝宝不容易被吓到,真的是个性稳定吗?(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损儿若未在出生6个月内接受治疗,未来不只口语表达,阅读能力也会受影响。该如何发现自己的小孩是否有听力问题台大医院耳鼻喉主治医师吴振吉提出3项自我检测方法,若孩童家中影片常放很大声、问话总是要问2遍以上、不容易被吓到,就要高度怀疑有听损问题,应尽早带往医院检查

吴振吉提到,听损可分为传音型听损与感音型听损,前者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系统缺陷。在已开发国家,每1000名新生儿中,至少有一人会出现此症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盛行率还会逐渐提高,5岁以内的幼童为千分之2.7、青少年则为千分之3.5,都是因为「延迟性听损」所致。

为了降低听损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卫福部国健署自2012年起,全面补助新生儿做听译筛检,5年内共筛出3500名出生3个月内的听损儿,一旦发现问题,就会转介医院做听力矫正,包括戴助听器、开刀植入电子耳等。

▲台大医院耳鼻喉部主治医师吴振吉。(图/记者严云岑摄)

不过,就算是新生儿筛检正常的小孩,成长过程中也会出现听损症状。吴振吉表示,常见的有基因问题、反复中耳炎、巨细胞病毒造成延迟应听损,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若持续放任不理,未来恐出现语言表达、阅读、社交等问题,让成长过程充满障碍。

台大医院复健部语言治疗师张绮芳则提到,正常小孩最晚在1岁的时候,就会叫爸妈,如果2岁以后还没有「出声」,代表有听力问题,应尽早就医检查,若发现问题,就要配戴助听器接受早疗,持续矫正后,发音可与正常儿童无异。

台大医院听力师黎慧婷也表示,一般收治听损儿,会先让其配戴助听器,但若连90分贝以上的声音都听不到,就会请家长考虑安排植入电子耳。目前健保署针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皆有单边电子耳补助,可以帮家长省下50~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