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是「症状」不是病 体温飙别急给退烧药有原因
许多家长在小朋友发烧时,都会自行给予药局购买的退烧药,但食药署表示,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发烧其实是身体健康警讯的一种,是「症状」而不是「病」,且成药对儿童而言剂量可能过重,应经医师评估临床效益及风险,并依医师处方给药,以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食药署表示,家长若察觉幼儿发烧,建议先观察小朋友的食欲、活动力、精神状态等,找出原因,并留意是否有发烧以外的症状,如出现咳嗽、鼻塞,就代表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应尽早就医检查,尽早对症下药。
此外,一般医师常用于儿童的退烧药为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或双氯芬酸(diclofenac)等口服制剂与肛门栓剂,退烧效果都很类似,给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高烧所产生的不适感,让儿童充分休息,所以当家长者发现儿童体温超过38.5℃且感到不舒服时,切勿为使体温降到正常范围而过量使用。
▲一般退烧药对小孩而言剂量可能过高。(图/示意图/记者周宸亘摄)
食药署提醒,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会持续发烧达一周或甚至更久,须观察病情变化等待身体自行恢复。建议家长先请教医师观察病情变化之重点,并纪录儿童发烧的温度及频率,如果小朋友高烧不退、退烧时仍有活动力下降或食欲不振等情形,应尽速回诊。
最后,由于医师开立用于儿童的退烧药多属于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有可能会发生罕见的严重皮肤过敏反应,因此提醒家长或家中照护者,应注意儿童用药时是否出现「疹、破、痛、红、肿、烧」等6大药物过敏症状,若出现前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尽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