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方法增添抗癌能量 提升生活品质
提升癌友生活品质,专家提供7种方法,增添抗癌能量。(示意图/Shutterstock)
抗癌路上难免沮丧乏力,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过去调查显示,高达9成的罹癌者感到疲惫,有的人甚至无法透过休息回复精力,犹如一颗充不饱的电池。所幸,这是有机会改善的。
癌因性疲惫(cancer-related fatigue),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将之定义为「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且和近期活动量不成比例的疲累感,持续令人感到不适且足以影响生活」。
台湾癌症全人关怀基金会董事长、马偕医院兼任主治医师谢瑞坤说,癌因性疲惫经常见于癌症第三期、第四期的病人,病人最早往往是因为缺乏活动而使肌肉流失,肌力下降就容易累。此外,癌症本身也可能造成疲惫,因为恶性肿瘤会产生大量促发炎的细胞激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疲惫与其他不适症状,甚至会干扰下视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axis)造成皮质醇分泌下降,也影响造血功能而出现贫血等,使人感到异常的疲劳。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曾于2015年进行23家医院、共1207名癌友的调查,发现9成以上的人有疲惫问题,2~3成的人感到程度属中重度严重。台湾癌症基金会过去针对74名癌友的电话调查则显示7成的人感到疲惫,值得注意的是后续影响-超过2成的人因疲惫无法处理日常生活,近3成的人无法正常进食,3成的人因此中断治疗,过半数的人失去与人接触的动力,其中部分人对未来失去期待,甚至有轻生念头,这使得癌因性疲惫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
●癌因性疲惫从何而来?
台湾癌症全人关怀基金会董事长、马偕医院兼任主治医师谢瑞坤说,癌因性疲惫经常见于癌症第三期、第四期的病人,病人最早往往是因为缺乏活动而使肌肉流失,肌力下降就容易累。此外,癌症本身也可能造成疲惫,因为恶性肿瘤会产生大量促发炎的细胞激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疲惫与其他不适症状,甚至会干扰下视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axis)造成皮质醇分泌下降,也影响造血功能而出现贫血等,使人感到异常的疲劳。
癌因性疲惫常用定义。(图/谢瑞坤、康健杂志提供)
●7种方法,增添抗癌能量
为提升患者生活品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颁布癌因性疲惫临床指引供医护人员参酌,并持续更新。台湾肿瘤护理学会与台湾癌症安宁缓和医学会也参考该指引编撰本土版本,民众也可认识其中建议。
这些指引指出,癌因性疲惫的相关介入措施应从非药物处置开始,必要时、疲惫量表评估分数在4分以上则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建议或实证证据相对丰富的方法包括以下7种:
1.能量保存法:
谨慎规划个人能量分配,降低能量耗损。如设定事情优先顺序、部分工作寻求他人协助完成、计划活动(如将工作分阶段进行、找辅助工具协助进行)、善用能量最高峰时间、调整步调与适当休息。
2.多运动:
运动是非药物处置中证据最丰富的治疗方式。临床研究显示有帮助的运动包括走路、单车、坐姿运动、伸展运动然软操、肢体阻力运动、健身房肌力与耐力训练、瑜珈、游泳(接受放疗的患者暂勿游泳,否则可能让氯刺激皮肤或带来细菌感染)等,打扫家里或种种花草也不错。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开始,视病人身体概况渐进调整运动强度与频率(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进行规划),且每次运动前都须有5分钟暖身。
3.提升心理健康:
与促进心理健康有关的措施像是行为治疗、正念疗法、心理咨商、认知行为治疗等。2017年一篇大型统合分析显示,认知行为治疗对于改善癌因性疲惫的效果,与运动相当。
专家建议,癌因性疲惫的相关介入措施应从非药物处置开始,日常生活有许多提升癌友生活品质的妙招。(示意图/Shutterstock)
4.增进睡眠品质:
运用方法促进好眠,像是行为介入策略(如固定时间起床、半夜睡醒不看钟表)、刺激控制(如睡前不看让精神亢奋的影集、只有想睡时才上床、白天午睡不超过2小时、晚上8点后少喝水)、练习自我放松等。
5.摄取充分营养:
除了均衡饮食,癌因性疲惫患者往往有发炎因子上升的情形,可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疲倦感与其他症状,因此临床上认为多摄取含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或特定微量营养素可能有助抗炎,进而缓解疲惫。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多蔬菜、适量水果、适量谷物、适量豆类、适量红肉、避免加工肉与含糖饮料。
6.辅助疗法:
初步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按摩、穴位按压有助改善癌因性疲惫,但执行者须受过专业训练,也建议患者知会主治医师。
7.药物治疗:
当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已经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像是忧郁症),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①原本准用于过动症与嗜睡症的methylphenidate,临床上有时会采「仿单外使用」、用于较严重的癌因性疲惫患者。
②类固醇类药物methylprednisolone、dexamethasone能改善疲惫症状,但长期使用有风险,因此只建议用于癌末、合并疲惫与厌食症、或脑部或骨骼转移而疼痛的癌症病人。
③黄耆多糖注射剂过去的临床试验显示,用药组约有6成的人改善疲劳症状、用安慰剂组约有4成的人改善疲劳症状,两组差异约是2成。
④参类在临床试验显示可改善癌因性疲惫,但中药制备过程可能影响效果,使用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