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变落下颏 惯患别张嘴太大太久

卡通中常出现主角笑到「落下颏」,现实世界里也时常上演类似的情节。31岁竹科工程师先生某次在工作时只是打了个哈欠,竟然下巴脱臼无法言语,当下急奔医院急诊,当到院开口准备说:「我要挂急诊」时,下巴却自行复位了;事隔两年,某次与女友约会时又发生了同样窘境,还好有经验的他立即以手推回下巴,没让美事泡汤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口腔颜面外科主治医师黄旸凯表示,下巴脱臼主要是因为患者颞骨的「关节隆突」前斜坡太陡,下巴「好出不好进」,一旦过度运动下腭张太开太久,就会导致韧带过松,让下腭滑出「关节隆突」斜坡而回不来。

黄旸凯指出,下巴脱臼常见于接受口腔治疗、需长时间开口的患者,也曾遇过患者因打哈欠、演唱会太high尖叫过久而造成,男女老幼都有,一般人并不需特别预防,但曾发生过下巴脱臼的人,最好在打哈欠时用手轻托下巴,平时也要避免过久张嘴,及嘴部过度运动。

治疗上,黄旸凯指出,一般情形可用手把下巴推回(下腭骨复位),通常刚推回时韧带会有点松,容易再发生脱臼,若下巴掉下时间较久,可在复位后固定上下腭,复位两天内嘴巴别张太开。

若复位困难的患者,医师会打肌肉松弛剂、麻醉剂,主要是让患者肌肉放松、睡着后不易反抗,也较容易推回;而习惯性脱臼患者可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种,目前国外文献较有效的方法是「关节隆突切除术」,将关节隆突斜坡修缓,让下腭「好出也好进」。

台北国泰医院口腔腭面外科主任林宏政提醒,下巴脱臼与「颞腭关节障碍」不同,前者是嘴巴合不起来,后者是张不开,正常人张口约3至4个手指头大小,颞腭关节障碍则约2个手指头,主因包括吃太硬、压力大、下巴撞到,常见于压力大的学生上班族,大多会反复发作

林宏政建议这类患者多吃软质食物、练习减少压力、牙齿放松,在家可自行以40~50℃湿毛巾热敷20~30分钟,间隔休息后可再敷数次,就医则可服用肌肉松弛、止痛药物以减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