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穿「妈妈+粪便气味」猫熊套装!照顾、摆脱黏人幼仔
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大猫熊「团团」和「圆圆」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可爱明星,不过你知道大陆园方是如何照顾他们的国宝熊猫吗?《ETtoday新闻云》采访团队跟随巡护员的脚步,来到四川卧龙的保护区,探讨繁殖与饲育熊猫的方式。据悉,保育人员必须先换着特制的「猫熊装」才能与这些可爱动物亲密接触。
通常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会穿着干净套装进入区域,并且利用食物转移熊猫注意力,才能完成清洁或是铲屎的工作,否则这些顽皮家伙可是会四处逃跑,或是黏着人不放;而大陆为了复育国宝动物,因此让这些熊猫从小就进行「野化培训」,保育员理所当然也就无法再以普通打扮接近牠们。
▼记者探索大陆熊猫复育方式。(图/记者蔡绍坚摄,下同)
记者先后来到核桃坪与神树坪基地参访,核桃坪基地负责人何胜山部长表示,人类已经可以繁殖饲育熊猫,但是要让熊猫的野生数量提高,放归也是重要的工作,「我们主要就是让人工繁殖的熊猫学习『野化』技巧。」
他表示,为了不影响熊猫野化,保育员身着的熊猫装染上了「熊猫妈妈」和「幼仔自己的粪便」气味,让幼仔不会依赖人类,又能暗中受到照顾并适应野化环境。他也说,有趣的是,每位照护员都要穿上特定的熊猫服装才不会露馅,就连东西物品都不能共用,只得用在单一熊猫身上。
▼核桃坪基地负责人何胜山部长。(图/记者蔡绍坚摄)
保育员还在现场示范如何架设红外线摄影机,包括拍摄角度(高度)、电池的续电力都是考量的因素之一。保育员指出,发现兽迹都要用可识别的事物当作比例尺纪录,例如手机或钱包都可用来比对兽坑的大小。发现兽迹后必须做好海拔、日光、伴生动植物等记录,统计后提供科学家参考。
资料显示,自1970年代开始,大陆当局意识到熊猫数量的下降,决定开始保育熊猫。1981年,政府禁止交易熊猫皮,并于1988年设立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人们盗猎;此外,政府也和国际保育组织、动物园合作,一起为了研究熊猫复育方式拟定策略,据悉,这些淘气单纯的国宝数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惟有杜绝人类猎杀,才能让这些珍贵物种得以延续传承。
▼熊猫。(图/记者蔡绍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