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驱赶低端人口 明朝太监刘瑾正德3年也曾「逐游食运动」

北京西红门地区低端企业 。(图/CFP)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北京去年底爆发「驱逐低端人口」而惹争议,但其实明代时期的此地区因为物价稳定,出现一群被称做「游食者」、「游食人」的外来人口,让社会上有管理的困扰。明朝著名宦官刘瑾当时就对此发动驱逐运动,还差点激起民变

专研明清历史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员徐美洁日前在《澎湃新闻》发表专栏文章「游食在明代京城」。文章提到,明代的苏州松江二府因为赋税太重,许多人所幸离开家乡,自谋生路,最后进城找寻人生,成为手艺人服务业从业者,或依托僧、道谋食,这类人被称为「游食者」、「游食人」。

文章指出,「游食者」或「游食人」游走于社会边缘,被人看不起的,且面临着时时被驱赶的命运。明代时期北京已经首都,南粮北运,投入的是整个国家财力,它的首要任务,是维持政府运转,并提供边防粮饷,50、60年都没有大的波动,这也让许多「游食者」加入。

不过,这些人的「加入」不免造成社会隐患,造成管理困难,所以驱逐「游食」的运动,可能出于治安考虑,经济问题只是因素之一。文章引述「四库全书史部-《弇山堂别集》记载,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正德三年,发动了一次驱逐游食运动,闹得沸反盈天,差点激起民变。

《弇山堂别集》原文记载,「市井游食无业之人,如酒保磨工、鬻水者,皆逐之四出。千余人集于城外东郊,持白挺劫人,声言自分必死,欲甘心刺瑾。瑾惧,乃复之。」但是在外谋生的游食者本来就不受控制,刘瑾的京城整治运动以失败告终,史学者也把这次运动记在历史上。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