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幼升小人数迎高峰 看看家长们有多拼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入学季”。北京市各区县的中小学入学政策陆续发布,入学信息采集还有一周左右就要开始。专家预计,今年的小学入学人数将达到近年来的高峰数据显示2012年“龙年”出生的京籍宝宝超过11万,比前一年增长超过两万。而今年9月正是这波“龙年宝宝”们上小学的时间

“北京市历年人口出生数量

“北京市近年小学入学人数”

虽然幼升小的流程5月才开始,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入学这场拉锯战孩子幼儿园甚至出生时便已拉响。在北京某幼升小家长交流群里,有家长表示两三年前就开始准备孩子今年的入学材料了,“为孩子上学真是操碎了心。”

家长心中的“重点小学”梦

北京目前小学入学是采用单校划片加多校划片的方式。所有孩子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完成信息采集之后去对应的片区学校报名入学。如果该学校名额已满或者孩子不满足单校划片的规定,则会被安排到同一学区内其他的小学入学。各区具体情况和政策细则有不同,近日有望陆续出台。

北京全市目前约有一千所公办小学,分布相对均匀。但由于各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教育资源以及教学环境的差异,它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分量不尽相同。北京某幼升小网站发起过“我最想上的小学”征集令,并根据征集令的结果统计出北京市幼升小关注度比较高的20多所“重点小学”。统计显示,这些家长心目中的“重点小学”基本分布在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

“重点”公办够不着民办名校”来帮忙

“重点小学”大多分布在老城区,这些城区可开发土地资源少,房源和房价的双重限制让很多家长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民办小学。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民办学校的数量增长趋势明显。目前北京市72所民办学校中,不乏一些备受家长认可的民办小学。

在上文提到的“重点小学”征集令活动中,唯一上榜的民办小学是位于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根据该网站公布的建华实验学校2017年的招生流程,家长于1月21日开始报名,随后学校进行初步筛选,并于4月初发放“入场证”(相当于笔试资格)。获得入场证的孩子于4月9日和22日分布参加笔试和面试。去年,报名建华实验学校的七八千名孩子中有220人最终被录取,比例将近28:1。落选的孩子要么报名了其他的民办小学,要么按“划片”进入邻近的公办小学。

同步招生 民办学校难再“掐尖”

和建华一样竞争相对激烈的民办学校还有海淀外国语、北外附属外国语、以及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等。这些学校的招生流程大致相同,一般3月初开始报名,4月底之前基本可以确定入学名单,而公办小学的招生5月初才开始。提前招生让这些民办学校有更充分的时间对孩子和家长进行考察筛选。

“2017年 公办、民办小学入学时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将这一情况比喻成“掐尖”。在2月份刚发布的《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今年开始,“要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导其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徐建姝对今年的招生流程作了进一步解读,“今年统一规定,民办学校的招生要在5月26日至6月10号之间组织完成。禁止民办学校提前招生,其招生安排在公办校特长生招生之后、大派位之前。”

“2018年 公办、民办小学入学时间”

不少家长表示,为了考建华、海外这些民办校中的“名校”,至少要提前一年准备。从报名到笔试再到面试,加上选择民校的家长一般同时报名好几所,所以从年初开始到4月结束,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在各所学校穿梭,应付各类考试、面试、甚至包括对家长的的考核。“战线太长太痛苦,”有家长形容道。

而今年出台的“公办、民办同步招生”的政策可能会让一些家长喘口气。“与去年相比,缩短了民办学校的招生时间,这样也有利于缓解家长焦虑的心态。同时,没有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由公办校兜底保障,” 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徐建姝表示。

家长们这么拼 为的到底是什么?

政策在尽力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但家长们似乎更在乎有什么样的学上。北京某私立“名校”的招生简章中写道,“孩子的命运往往在家长的一次择校中定格。”这似乎能让很多家长产生共鸣。但择校真的代表着孩子的未来吗?

去年3月,《中国经济问题》期刊发表了一篇“‘择校’对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通过调查、追踪教育数据和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控制学生、父母、家庭特征变量和校级效应,“择校”对学生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负向影响。而“以钱择校”、“以权择校”和“以房择校”情况下的学生感到幸福的概率显著低于“非择校生”。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董辉也曾分析道,当前随着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学校在客观上已处于一个由‘家长 – 消费者’构成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了”,“教育的功能越来越侧重于满足消费者在市场环境下‘争先’的个体流动性需求”。而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择校的过程中,“不甘落后”、“输不起”的意识在起很大的作用。

“英雄不问出处”,一位家长在解释自己为什么给孩子择校时放弃“名校”时说道。“学校之间的差别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人生成功的关键还是靠自强。”

“退一万步说,孩子长大以后没有多大成就,我们做父母的,能否接受孩子做一个世人眼中的平凡人呢?人生成功的标准一定得是功成名就吗?”

资料来源: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陈榕玲李长洪杨翱。“择校”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中国经济问题,2017(02):3-15。

3、董辉。给择校热“降温”:从“内部治理”到“社会治理”[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02):50-62+49。

4、文中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徐建姝的发言来源于央广新闻

数据新闻编辑:陈颖

新媒体设计:陈冬

实习生:汪咏欣

原标题:幼升小人数迎高峰 看看家长们有多拼 |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