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战疫

北京复工首日,但因许多企业继续延期开工或采在家办公,地铁人稀少。(记者陈君硕摄)

去年底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迄今已造成4万多人确诊感染,超过1000人病故。该病毒体质灵活飘忽,传染途径、检测与治疗药物一直未能定案所幸目前全球市场表现并不如预期般一泻千里,大陆确诊率与病故数逐渐进入高原区间而可能逐渐趋缓,也因此当局决定局部复工。中国社科院学者预估大陆首季GDP增速跌破5%;在原本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体系风险升高以及台港局势损及政策威信等负面因素下,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中共誓言完善「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最严峻的挑战。

「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改革开放在经济取得显著成就之后,影响经济和政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任务。2017年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九大报告中,「治理」在全文出现达44次,与「新时代」41次可说不相上下;「开放」也出现28次,马克思出现18次,毛泽东仅出现2次;「治理」作为习李核心政绩与遗产,可想而知。报告中还提到治理的机制当是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然而,今天大陆科技上天下海,航母接二连三,但经历「五四」百年,「科学发展观」与「新时代」接踵而至,德先生与赛先生却仍未成为生活的指引。经济与技术上虽能强行军,却是不缺卫星缺口罩、不缺论文缺斯文。治理需要的行为素质提升固然不错,真正面临大考,政府政策与体制在疫情面前暴露了严重短板,引发民众严厉而愤慨的批判。未能料敌机先,仅能事后发起阻击战总体战保卫战人民战争,治理战「疫」能力濒临不及格。

其实战「疫」也并不是场场败战。与武汉延误和混乱对照,四川省长、原卫生部副部长尹力的应变就及时有序。川省1月21日即已开始防疫部署,22日各县成立指挥部并切断四川、湖北交通,23日已筹备援鄂物资,而湖北省长当天还在夸称物资充足。可见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治理成绩不应一概而论。

但如同前重庆市长黄奇帆论称,大陆公卫传染病防治是供给侧改革中远远落后的领域。GDP从1978年到2018年增长240倍,医院数量增加仅3.5倍;卫生领域财政支出不足GDP的1.7%;大城市三甲医院不足,中小城市则条件太差;编制医护只占总数50%,非编制医护更不享受待遇。美国人口3.2亿,卫生人员1900万,中国人口14亿,卫生人员却只有1230万。人才缺口大,一个十年一遇的疫情就造成数兆的损失。公卫不仅供给落后,更沦为治理盲区

再如共青团所属《中国青年报》1月28日一篇评论指出,如果媒体没有监督权谈何媒体引导舆论的公信力?这是对「党媒姓党」、「党管一切」导致政府法治意识粗放、社会人文关怀缺位的严重质疑。其结果就是无法扑灭谣言,却将各专业的良善吹哨声封到滴水不漏,使社会对严重问题丧失预警,只能依靠官署,一旦官署扯皮懒政不作为,藓疥之疾亦成海啸。官僚主义、专断作风、贪污腐败是政治系统的传染病,会导致「炎症风暴」的多器官衰竭、正当性崩塌,才是治理最大危机

中共官媒近日突出恩格思的格言:「巨大的灾难必以历史的进步做补偿。」笔者不同意民主体制保证防疫做得更好,例如2009年H1N1病毒流行美国6个月,世界卫生组织才提升疫情为公卫突发事件,足见国际社会对待疫情也不无双重标准

笔者也不赞同「疫情崩溃论」,日媒反而指出中共藉疫情演练国家机器的强势,网格化、大数据、人工智慧等治理技能更加娴熟,人权保障堪虑,才是疫情崩溃论始料未及。澳洲前总理陆克文近作更指明,中共不会因疫情改变国家目标,疫情曲折,反而可能使台海成为北京排遣压力的出口。

疫情暴露中共治理危机,其前景可以是压力更加下沉的阴郁,也可以是回归「依宪执政」原则。不仅对北京,面对疫情,仁爱与宽容是全球治理现代化此刻迫切需要的核心价值,或将比民主、发展、创新都更加重要。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