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校内托管服务怎样办才合理
今年9月开学起,北京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帮助家长解决接孩子放学的难题。目前,各区推进校内托管服的进展如何,学校有哪些好经验,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本期报道予以关注。
■进展
9月18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原则上学校每天在完成规定课时之后提供课后服务,时间到下午5:30;调动家长力量参与,禁止补课。此外,意见还对服务内容与形式、服务供给来源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意见指出,课后服务可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学校劳动实践活动、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展演活动,组织观影观演观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也可以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学生自主安排户外活动、校内阅读、自习、做作业等活动。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的名义组织学生集体补课、集体教学;坚决禁止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意见指出,在坚持教师自愿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引入具有一定资质和良好社会声誉、满足中小学发展需求、服务供给能力强且入校人员具有专业资质或专长的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积极动员家长委员会、校外教育机构、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此外,意见指出,要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纳入校方责任险和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范围。学校与家长签订协议,约定双方责任权利,探索建立课后服务家校合作制度。
■做法
内容主打兴趣培养?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都提供课后服务,主要是以社团活动、兴趣培养等形式开展,也有部分学校因为实际困难暂时采用自主阅读、预习、复习、完成作业等方式开展。
按照市教委的要求,托管班以校内托管为主,依托学校的空间、设备资源等,开展以体育、艺术、美育为主的活动。有校长也表示,学校提供托管服务,不应该是简单的看孩子,而让每个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作为一个教育单位,学校应该在这个时间段里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据海淀区双榆树一小校长丁凤良介绍,这学期该校计划将校内托管时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段是3:30到4:30,这段时间由校外培训机构和学校科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一段是4:30至5:30,这段时间由学校教师轮换负责学生晚管班,年级教师排班轮流参与,晚管班开设电影、阅读、健体、评书等课程。丁校长告诉记者,学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60%左右的学生家长需要学校提供晚管班服务。?
丰台区一位校长向记者透露,他们学校暂时只能提供“看护”服务。“目前学校全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共300余人,参加托管服务的孩子只有近15%。”她分析学生不多的原因认为,一方面可能家长没有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受学校课程服务不够丰富、师资和不足和经费有限等实际条件限制。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类似以照看为主的晚托班,即便免费,但对家长的吸引力也不大,除非确实难以接孩子,就把孩子放在学校,有条件的家长还会把孩子接走。而对此,很多学校也欢迎,不希望有太多孩子留在校园内被照看,减轻了学校的压力。
给教师更多选择权
最近,很多学校都根据校情制定了相应的托管方案,同双榆树一小一样,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也采取了校内特色课程加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周一、周三、周四全校学生全部参加托管,学校不留笔头任务,而是由学校教师开设快速阅读等特色课程。周二、周五学校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与校外机构合作开设兴趣课程,学生自愿参加托管服务,同时也让老师腾出手来进行备课、教研等活动。
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表示,实施校内托管满足了部分家长的需求,但同时也延长了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增加了老师的工作强度。“老师们在校时间太长,太辛苦了,目前经费补助也比较少,再加之一些老师家里也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如果采用自主选择方式,参与的托管服务的老师不会太多。”高校长分析说,这部分补贴比较少,对一些退休教师也没有太大吸引力。所以学校采取了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机构参与其中,共同帮助家长解决难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实施校内托管大部分学校面临的还是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少校长担心校内托管会加重教师负担,影响老师正常的教研、备课和培训安排,也影响老师的正常休息,还有可能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是否参与校内托管,理论上应该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教师。”在高校长看来,缓解学校压力一方面需要增加教师编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上周,西城区复兴门外一小就已经根据校情制定了课后托管实施办法,该校杨芳校长告诉记者,“方案周一根据最新变化调整后,已正式实施。”杨校长表示,校内托管既不能硬着头皮上,也不能全凭热情去做,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方案。
东城区一位小学校长也表示,该校是在9月10日正式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的。“这是一个复杂的方程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式。”她认为学校提供课后托管服务需要考虑周全,首先是各校师资、课程资源等情况不一样,对一些学校来说尽管短时间内能够,但可能会影响政策近期的落实效果和远期的持续性。其次是从学生特点来看,一年级新生本身存在幼小衔接问题,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一些学校会考虑到孩子的适应性问题,开学初基本都是上半天课。她还从专业角度分析说:“一年级学生年不适合长时间在室内学习,在校时间过长容易使其感到疲惫,学校没有午休时间和条件,活动范围又有限,无法满足孩子们休息和游戏的需要。”
此前,针对校内托管问题,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学校尽责的同时家庭教育不能让位,家长不能因此推卸责任。政府要明确学校的办学职责,哪些是学校必须要承担的,哪些是家庭需要承担的。
■链接
校外托管班担心被“抢饭碗”
近日,有媒体报道,随着校内托管班全覆盖,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也纷纷出招,以稳住生源。如有的机构推出了“找个学霸当榜样”活动,用明星吸引关注度。还有的机构面向小学一至六年级家长提供若干家长课程等。
教育专家表示,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规范,同时也要求校内提供托管服务,基于接送孩子实际需求以及优质的校内托管服务,部分家长就不会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了。但家长会不会理性地给孩子“减负”,多让孩子学习艺体特长,拓展其兴趣爱好,还有待观察。“校内托管服务只满足于‘看护’,家长唯成绩论,盲目攀比、莫名恐慌的‘心结’打不开,使校外学科培训仍会有很大市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以往,培训机构火爆原因是教育评价模式与标准过于单一,家长希望通过“补课”实现超车。“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培训,都应该定位于服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专家观点
保障校内托管质量财政投入是关键
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分析指出,如何做好校内托管服务,归结起来就是费用来源、教师积极性、晚托服务质量问题。要做好托管服务,关键在财政必须保障性经费投入,而且不能只是按提供照看服务那样低水平保障,需要按照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活动课程,进行高水平保障。低水平保障,必然带来学校老师消极应对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很难主动开设兴趣课程,因为这需要支付老师的费用,但没有费用来源,没有孩子喜欢的兴趣活动,只是满足最基本的晚托需求,有更高的需求的家长,宁愿花钱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班;另一方面,学校只负责留在校的学生的安全问题,老师于是被要求加班负责学生安全,甚至由于经费少,老师只是义务加班,对于这样的晚托,教师是很难投入热情去做的。加之有很大的安全管理压力,教师普遍觉得提供晚托服务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