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政治迷因,形同核弹(詹宇翔)

核弹威力。(图/NOAA)

蔡政府的「迷因政治」确立了其在历任政府以来,于网路民意上的霸主地位。各院局处的政策或议题发文靠着优秀的年轻小编制作幽默且贴近时事的迷因哏图来吸引人民的眼球,活脱脱让过去乏人问津的政府机关粉丝专页,变成超人气图文粉丝专页。如此操作也让政治迷因近年来蔚为风行,在野党或民间意见领袖也不吝于制作更直接强烈的迷因来反击政府的言行举止,种种抢眼过激的政治迷因互呛,好似政治学上常提到的「安全困境」一般:当一方拿出有威胁性的武器,会促使另一方拿出更有威胁性的武器,而不断持续下处,直到双方都具备如核弹一般的超强大武器,谁也不让谁,而极化了双方的意识形态。

但这看似强大又抽象的迷因到底是什么呢?它在政治上又起到了如何的作用?

迷因(Meme)的概念起源于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道金斯所着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他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基因复制、繁殖、演化的模式来解释主流文化的诞生机制:最初的文化是多元的,众说纷纭,有各式各样的呈现方式,例如图、文、音乐等等,随着其中一种文化更贴近群众的喜好或想法,它会获得更多人的青睐,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出去,最后最大多数人群的偏好文化就会成为主流文化或者主流意识形态,借此不断演进成更流行的呈现方式。所谓迷因就是文化思想经过优胜汰劣后留下的「热门主流」开始大量复制普级,也就是「文化进化论」的产物。

迷因是文化汰选下的优胜者,在网路上通常是以好笑的图文存在,会获得到很多网友的喜好,用在政令宣传、政策攻防,甚至是散布思想上简直是超强大的工具,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在培养网军,研发更好笑、更有传染力的迷因,投注的心力完全不亚于在国防军武上的研发。

说到军武,20世纪中叶,美国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核技术的应用,用来可以产生庞大的能量,对整个科学界、科技界与能源界造成前所未有的改革。但却在后来被工具化与武器化,制成核弹与氢弹,对往后国际关系局势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迷因象征强势思想与幽默感的融合,如同核技术,也是社会界中突破性的新技术,可以用来极高效率地传达主流讯息并凝聚共识。网路上常见的各式政治迷因也让人民更加关心政治,立场也变得愈发明确,但透过政治迷因来认识政局,真的好吗?

如上所述,迷因是热门流行的文化,它的好吸收度限制了内容的深度,以致大多人看到之后通常一笑置之,不会认真看待,却在心里留下了对特定政党或议题先入为主的情感,而缺乏理性思考与分析。网友讨论的常常是哪个哏有趣,而非哪个政党更务实有效率,相当不利于健康的民主社会发展。

如今,迷因如同核技术一样被工具化与武器化,用来笼络声量、去击溃敌营的思想与凝聚力,更惨的是,迷因没有实体,若迷因在某个时点对政治体制或整个社会的思想造成核弹般的冲击,也很难被发现。

反过来想,怎么样的思想可以强势主流呢?就是「极化思想」跟「简单思想」,也就是「二分法」。以台湾来说,你不是蓝统,就是绿独,不绿就深蓝,不蓝就深绿,只有两种帽子你一定要选一顶戴,你怎么选?中间声音与第三条路已经愈来愈薄弱,随着两岸局势跟民族性的升温,台海安全跟倒计时炸弹一样越来越难让人冷静思考,情急之下就会乱选一边站,也更容易被态度强烈的迷因给控制想法。

我过去上过陈东升老师的社会学课程,他喜欢强调:「不要想简化问题,应该复杂化思考。」政治不是二分法,是一条光谱,光谱上的每个思想都要发挥同等的影响力才有机会找到最佳解。

民主的进步会很慢很慢,但崩溃只要一天便足矣,大家真的必须要非常非常有耐心才行。迷因只应该被当成现象来观察,否则非理性的批评迷因才可能会成为台湾民主崩溃的核弹。(作者为业余政治评论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