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哥布林」的网路语境转移 网路终究是短忆的(詹宇翔)

去年「哥布林」因为民进党的metoo风波而火爆全网,如今却又在各大社群平台消失得不见踪影,甚至彻底转变成其他意思,值得大家警惕与反思网路声量的影响力。(图/Goblin 维基百科)

近年来,「哥布林」一词频繁在网路世界出现,其内涵可说是变化万千,且瞬息万变。从最初的魔幻生物,到2023年在台湾作为批判绿营侧翼和网军抹黑造谣行径的反制词,再到2024年变成单身男女的自嘲词。惟让笔者惊讶的是,「哥布林」一词在台湾,从去年至今年的语境变换之巨大,仿佛网友们已经几乎忘记,去年「哥布林」因为民进党的metoo风波而火爆全网,如今却又在各大社群平台消失得不见踪影,甚至彻底转变成其他意思,值得大家警惕与反思网路声量的影响力。

「哥布林」是指一种源自欧洲传说中的奇幻生物。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其形象是一种长相怪诞可怕、小型的类人生物,一般都有长长的尖耳、鹰钩鼻和金鱼眼;在近代的古典科幻作品,如《魔戒》或《哈利波特》中,也有对哥布林的描写。除了长相恐怖,个性也往往较为贪婪、卑劣和狡猾,但往往战力不高,因此经常成群结队地出现来围攻猎物,在像《萨尔达传说》等知名电玩游戏中,常作为低等怪物供玩家刷等级而存在。而在日本轻小说《哥布林杀手》中,哥布林还有骚扰、强虏女性以繁衍后代的糟糕形象,整体形象可谓十分负面。

在2022年,「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荣登牛津字典度代表字,意指「一种毫无歉意地自我放纵、懒惰、邋遢或贪婪的行为,通常以一种拒绝社会规范或期望的方式呈现。」与传统认为哥布林作为负面角色的印象不同,其胜出的理由有一种对主流文化的反抗想法,和想在这高压急躁、虚伪做作的社会环境中喘息摆烂的自我解嘲。也让哥布林这个词越来越常进入大众眼中。

而「哥布林」一词近期在台湾流行的开始,主要从去年民进党一连串性丑闻事件,搭配时下的热门动漫《哥布林杀手》里描绘的哥布林性侵女性和个性卑劣的形象,以及哥布林绿色皮肤、习惯集体围攻的种种巧合,从去年6月份左右开始,网友借此开始嘲讽民进党是哥布林巢穴,也制作大量哥布林为主题的梗图来反击网路上为数众多的绿营支持者,也不时会被一些反对民进党立场的政治人物拿来使用。以至于一时之间,「哥布林」在PTT、Facebook、Instagram、Threads、Dcard上被讨厌民进党的族群广泛使用,使用量更逼近「#塔绿班」和「#1450」。

对此感到不满的泛绿网友们也开始了全面反击,大量制作并散布柯文哲照片跟哥布林形象的梗图,「柯布林」之说也开始热门起来。有网友认为,绿营支持者针对哥布林的反应异常激烈,群起而攻之,反而会让外界觉得民进党养网军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对民进党支持者的观感甚至可能有扣分的效果。

奇怪的是,到了今年,网路上关于「哥布林」这一关键词的讨论和语调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弯。缘由其一是,自从人气日本漫画《吉伊卡哇》爆红以来,漫画中有着可爱形象的哥布林,让网路世界对哥布林的印象瞬间改观,开始喜欢上吉伊卡哇中圆滚滚形象的哥布林;其二是,今年3月份左右,在X上突然爆红的一张帅气哥布林自拍照绘图,展现出一个绿色哥布林自以为很帅的样子,并被网友搭配上幻想会被帅哥或美女告白而脱单的白日梦文字,而变成网友自嘲自己的条件像哥布林一样所以才找不到对象的自嘲迷因,被大量使用。然而真正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转变都不是长时间缓慢过渡而来,而是断崖式的风向转变。

透过Facebook的贴文时间搜寻可以看出,搜寻「哥布林」这一关键字,选择2023年出来的内容,几乎全都是批评民进党的政治性图文,把哥布林喜欢成群结队、骚扰女性、智力低和无差别攻击的特质,一大部分用于攻击激进的绿营网军侧翼,也会被绿营用来攻击小草或蓝营支持者,另一大部分则用于攻击对岸的小粉红。若是选择2024年的内容,则清一色全都是白日梦式的哥布林自嘲文、单身抱怨文章或迷因梗图等,而且极为热门,甚至到了几乎完全不见政治批判性质的图文出现,而且也有部分网友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而引发讨论。然而,这些使用哥布林来跟激进绿营侧翼对抗的文章或粉专并未消失,更是持续频繁发文,但却全都被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哥布林迷因给洗板掉,难以进入大众视野中。

绿营侧翼长年在网路世界甚嚣尘上,将绝大多数非绿支持者都打成中共同路人,直到去年的metoo事件重创几位较为活跃的深绿粉专和KOL之后,才催生出「哥布林」这一个新词来反制他们。而活用哥布林这种生物的负面意涵,巧妙对照当前掌握大量媒体工具和网路发声平台的民进党及其支持者们,对蓝白和其他非绿阵营的恶意抹黑攻击或造谣的行为,又在党内发生严重性骚扰事件,宛若「哥布林」一般,其可谓是近几年来非绿阵营十分有创意的政治口号。然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哥布林」一词却又在网路世界被洗掉,其内涵更是被抽换成完全不相干的意义,甚至直接从贬义转变成褒义(被部分族群用于开自嘲玩笑而热门),实在细思极恐。虽然无法做恶意推断是否有人在进行流量操作,毕竟也没有证据,但这无疑是给蓝、白和其他非绿阵营一个很大的警讯:在网路世界的公共空间中,在野党要想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的监督跟批判,就像用树枝在沙滩上写字一样,浪潮一打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若是执政党掌握这种网路世界浪潮的力量,则只会越来越少人能听得见在野党的呐喊。批评政府何时变得如此难如登天?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研究生、大九学堂二期学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