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射三箭 CIP在台打造亚洲离岸风电产业链
▲丹麦哥本哈根基础建设基金(CIP)从供应键、专案融资及人才培育三大面向,与台湾共同发展离岸风电。(图/记者周宸亘摄)
政府推动非核家园目标确立,离岸风电将是重点项目,丹麦哥本哈根基础建设基金(CIP)台湾区计划执行长侯奕恺表示,CIP拥有超过15年的离岸风电开发经验,将从供应链、专案融资及人才培育等三大面向,在台复制丹麦的成功经验,台湾可望成为亚洲离岸风电的先驱者。
CIP是投入台湾离岸风电开发最积极的外商之一,干净能源蔚为风潮,离岸风力发电更是新世代的投资契机。曾任世界最大离岸风场英国Hornsea计划执行长,拥有成功开发3GW世界纪录的侯奕恺表示,目前旗下位于彰滨外的西岛及彰芳风场,为百分之百持股外,也与中钢、日本三菱商事子公司香港DGA,携手开发29号风场。
为打造台湾离岸风电产业链,CIP从水下基础设计到制造贯彻欧洲技术移转,牵成世界水下基础设计实绩第一的安博公司与台湾世曦工程,并已签署三方独家合作协议,也成功媒合并与丹麦水下基础结构制造商Bladt Industries与世纪风电签订产能预留合约,实际从业主的高度,促使丹麦商将技术移转给台湾本土业者,全力推动台湾离岸风电在地化。
「风机是离岸风场最核心的设备,」侯奕恺说,去年11月招标选择风机供应商,便将本土化策略列为招标规格,并由三菱重工维特斯胜出,未来除提供拥有Class T认证、能抵抗台风极端风速的9.5MW风机外,也可望能提前在台建立本土化风机供应链,加速风机零组件的在地生产。
侯奕恺说,台湾离岸风电政策的推动脚步早于日本、韩国,看好台湾发展绿电的条件,CIP将台湾办公室定位为亚太决策中心,将全力与台湾政府和业者打造「绿能矽岛」。
▲CIP台湾区计划执行长侯奕恺(右)、台湾区计划总监许乃文(左)携手推动离岸风电本土化发展策略。(图/记者周宸亘摄)
在资金方面,CIP在丹麦国家出口信贷的担保下,台湾人寿等三家业者已加入其投资行列,也获得15家台湾本土银行、总计20家银行的融资意向书,融资总额达新台币1890亿元,高于其他开发商。
「银行、寿险业愿意在开发阶段就投入,是诚可动人的结果,」CIP台湾区计划总监许乃文指出,为推动专案融资,CIP创办人和侯奕恺曾一一拜访台湾30家银行,每家至少拜会2至3次,最后筛选出15家本土银行合作,并举办银行日面对面剖析投资风险,展现诚意让其愿意投资离岸风电市场。
台湾发展离岸风电,除了硬体,还有软体。CIP也提前为台湾风场维运的人才需求,与中钢、建国科大联手开办「离岸风电维护运转学徒制」课程,希望为台湾培育一批离岸风电维运的领航者。
「这是全球第一个透过产学合作学徒制,培训离岸风电人才的课程,」侯奕恺强调,做中学让人才培育更有效率,CIP将在大三学程结束时,进行资格考试,筛选十名最优秀者接受丹麦商的风机基础专业训练,且将优先录取渔民子弟,让台湾人才也能在国际离岸风电产业中成功卡位。
▲拥有成功开发3GW世界纪录的CIP台湾区计划执行长侯奕恺,在台打造全球第一个离岸风电维护运转的学徒制课程。(图/记者周宸亘摄)侯奕恺说,培训学生将在大二到大三学习风机专业课程,表现好的学生在大三下学期通过考试后,将展开一年半的学徒制,可在丹麦风机厂商旗下接受超过三个月的风机基本训练,并在CIP和中钢的彰化维运基地进行全给薪的学徒实习,目标为取得国际证照。
CIP表示,丹麦发展离岸风电的成功经验,透过供应链、专案融资与人才的在地化,能够加速移植到台湾来,让台湾也能成为亚太风电产业的领导者,开创未来输出风电产业及服务之契机。
哥本哈根基础建设基金(CIP)于2012年创立,主要针对全球再生能源基础建设进行长期投资,旗下共有四笔基金,管理超过新台币2300亿元,其中离岸风电的投资占比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