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的创业家

林士清

创业风潮袭卷海峡两岸,尤其透过创业理论的推陈出新,创业书籍蓬勃出版,年轻创业家跳出来引领风潮,创新与创业的投资钱潮不断,各地商管学院大肆开设创新与创业课程,学生打打闹闹的创业社团组织不断冒出,社会舆论关注创业议题,仿佛创业成为一种新潮时尚、积极及被鼓励的行为,关于成功创业的故事案例、关系与资源等串连,一切可以套用千变万化的商业模式马云的成功创业模式、李嘉诚教你如何存钱买房李开复成为青年导师模范周杰伦的品牌创造与明星效应等,成功的创业都蕴藏一套相同的逻辑,失败的创业背后有各自的成因,换言之,创业成为一种经济及管理上的显学,但在中国大陆看创业,会发现许多社会学意涵

近年来走访中国大陆,或许两岸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创业并不是一件想像中光鲜亮丽、或动机纯正、或理想抱负的行为,只是糊口饭吃的经济行为。很多有工作经验但被迫下了岗位的工人、无奈离开农村到都市讨生活的农民,毕了业还想留在大都市找寻机会年轻人,甚至是一群女工集资开设清洁公司等,这一类型的创业模式占了绝大多数,泰半从事制造加工零售业及一般服务业等。拜过去改革开放之初,这一类型的创业成为平民致富的机会,只要肯做,站稳脚步的机会很大,甚至可以想办法坐大。这一类型的创业通常称为「逼上粱山的创业家」,大家背后目的希冀是生存,苦干实干就是希望明天会更好,这和贾伯斯的惊天动地的创业事迹,大不相同。

我认识的老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莫年轻时从四川随解放军发动惩越战争,来到广州落脚,从民工生涯开始,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斗,成功经营一家成衣加工厂,在他的创业意识里,当老板是既定的目标,只是为了摆脱低薪资、不看老板脸色、方便加入共产党、顺利娶到媳妇的过程,当时成衣的内需市场很大,所以就和同乡的朋友合资顶下成衣加工厂。老莫说拜读过我的文章,极为赞同大陆年轻人创业的渴望更甚台湾青年,但他却不觉得未来大陆青年的创业环境比过去更好,这涉及到两种变化,一是大陆因一胎化的政策下,要家里小皇帝出外吃苦创业的比重不高,二来环境在变化,在大陆想要一夜致富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大者恒大的态势也很明显,特权浮滥的社会经济,对想白手起家的年轻人,终究不是好事

中国大陆有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背后都可以找到一丝以权换钱,政商结合、跣足下海、子凭父贵的成分在,老莫的例子更显得弥足珍贵,很符合台湾过去进口替代与出口扩张的年代,凭着劳力密集和技术加工,老板和业务拿着零零七皮箱打江山的写照,但现在台湾却因高等教育的扩张,导致以技职取向的人才大减,多数年轻人宁可选择劳力密集的服务业,也不愿从事技术密集的制造业工作,台湾的老莫都跑去中国大陆发展。想当然尔,更多的年轻创业家,想成为中国的贾伯斯,对老贾模式梦幻般的向往程度,更胜老莫模式,甚至鄙夷老莫的创业故事,不值得大书特书。但笔者想提醒的是,类似老莫这种的「逼上粱山的创业家」,在中国大陆内需经济持续增长下,依然为大宗,而且竞争激烈。职此,看看贾伯斯,多想想老莫,创业模式虽然不同,创业成功背后真正的关键,仍然背后的渴望!

●作者林士清,台湾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