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央行赚了谁的钱?
一个赚钱功力了得、又非常有能力稳定金融市场的中央银行,任谁执政,肯定都相当欢迎。但如果从台湾整体经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成就,未必都是「正能量」的展现,相反的,还有很多须要检讨的空间。
香港大规模的抗争行动爆发以来,亚洲金融中心的资金会不会流出、流向何方?一直受到各方势力注意。国际资金显然对于高度自由化的新加坡情有独钟,台湾如何能在这波资金重洗牌的过程分杯羹,引来了讨论。
过程中,最受瞩目的是,金管会准备端出「媲美星港财富管理新方案」,趁此机会吸引资金发展财管业务。但顾立雄主委也坦言,由于有五大劣势,台湾要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难度相当高,尤其考虑维护汇率的稳定更为关键因素,此话一出,汇率稳定与金融发展是否互相抵触,再次受到重视。
的确,这两者即使不完全站在对立面,仍有相当程度的干扰。简言之,台湾的出口GDP占比高达七到八成,旺季时,外销厂商非常须要「汇率的价格竞争优势」,央行也常从善如流,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满足,加上央行本身追求汇率的动态稳定,长期下来,汇率单日波动金额只要超过一角以上,就被视为是不得了的事,台北汇市也长期予人「是个非常稳定的市场」的印象。
可也因此,许多的外销厂商没有养成在汇市避险的习惯,毕竟汇市相对稳定,是否避险就在可与不可之间,一旦避险成本不低,更是能省则省。如此一来,金融市场缺乏培养避险商品的养分,真有需求者,倾向到香港等地寻找并购买适合的商品。
换言之,汇率之所以须要相对稳定,和以外销为主的经济结构有关。某种程度上来说,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产业的地区,不仅要有商品满足汇率波动的避险问题,适度的波动,也才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刺激市场发展,而台湾对于汇率的态度,这种想法一直都不是主流的思惟。
可就现实的情况来谈,目前我们正好处在一个「有机会吸引外流资金回来」的拐点上,数十年来仅出现过一次的机会,此时对于金融改革与松绑的建议,成功的机会不小,或许把汇率的管制放开些,容忍一些波动出现的幅度与频率,可以让台湾的金融市场得到一些成长的养分,喊了许多年的区域金融中心,先跨出一步来。金管会的喊话,于时于势,央行都应该做些让步。
央行真正应该据理力争的,是每年上缴高额盈余这部分。现在大家看到连续十年,出现逾1,800亿的缴库金额,央行还被封为台湾最大的金鸡母,但非议同样不少。
先从历史资料来看,央行并非年年都能有高额获利,受到新台币汇率的影响,也曾有四年无盈余缴库的纪录。如果把央行缴库盈余当作政府岁入的重要成分,占比还高达一成之多,一旦无法达标,冲击到财政时,该如何是好?
尤其央行可以决定双率走向,又每天在公开市场调度新台币资金,在外汇市场指挥进出,要求这样一个单位设立「获利KPI」,此时整体国际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都在下滑,获利指标还想加码,央行要嘛双手一摊办不到,要嘛就只能铤而走险,对双率进行更多的干预。但,这些干预,不是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却是为了获利。
况且,不管央行的本领为何,在金融市场上赚钱,并非设立这个单位的本意吧,他应该把更多心思,放在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的设计或研究上,赚钱这档事,就放手给民间更多的高手充分发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