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谁爱逐水草而居?
过去台湾的制造业因为规模庞大,在劳动力与成本考量下,往往需要走出台湾去寻觅适合的生产根据地,哪里成本低就往哪里去,有点逐水草而居的味道。不过如果可以不用这么大费周章,其实谁喜欢这样离家趴趴走呢?
大凡华人文化中都略有一点安土重迁的因子存在,即使因为战争颠沛流离、或是外出工作远渡重洋,到老时都还是希望可以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的家乡。日前拜访了一家在国内历史悠久(超过40年)的金属加工厂商,还未到不惑之年的年轻负责人已经是家族接班的第三代,他感慨地说,他们家虽然做的是国际客户的生意,但生产工厂一直都没离开过台湾,不过,这样的状况却必须面临诸多艰难。
本地年轻人因为教育结构的因素、大学生一堆,因此要他们进工厂、上生产线比以前难很多,技职教育体系的人数则又不够多。更惨的是,即使厂家想要在台湾深耕扩产,连土地取得都是大问题。这位小老板说,一般公司要提升竞争力、理论上不该把过多成本投入在买土地,但台湾的环评、抗争、农地利用等问题,都让还想在台湾继续发展的人头很大。
他说,农业当然重要,不过看看国内一堆不种东西、等领补助的闲置农地,大家也拿不出办法改善这种状况。一些较有历史的工业区里,很多早期进驻的厂商早已外移、但厂房闲置,政府也赶不走、拿他们没办法。如此一来,建厂土地取得不易又价格高昂,会让厂商还没进市场竞争就已经先输人家一截。一样拿一笔钱出来投资,我们要先拨一半买土地,人家却可以聚焦在设备、技术、人力素质的提升,竞争力高下立判。
看看国外的状况,有时会出现一种场景,工厂、农场、商场甚至住家,都位在同一条马路上,彼此也相安无事互不干扰,不是因为他们忍耐度高、抵抗力好,而是因为所有的环境评估跟相关规定完善,只要大家照规矩来,士农工商通通聚在一起也没事,真是好生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