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国情统计通报30年

当然,有时候通报也会综合艺文、教育、人口等统计,虽然图表作得很用心,然而通篇就是数字,除了数字还是数字,没有任何观点,望之昏昏欲睡,久而久之,也就乏人问津了。

其实,1990年代初期通报是很精采的,那时的通报没有缤纷的图表,只有朴素的表格,然而每篇都有观点,言之有物,文中的数字也只举其大要,没有数字堆砌的毛病,读后总能增广见闻。举个例子,通报会以赋税依存度下滑,提醒当局赤字扩大的隐忧;以制造业产值占比降低,直指台湾产业结构的困境;援引GATT贸易统计,建议当局拓展对欧贸易。

此外,对于政府债务升高,通报也毫不避讳,在文中屡次示警债务占政府支出比率急升,即将超越德、澳及韩国;至于经常被舆论提及的痛苦指数,通报也没有因为这不是正式统计就不予理会,反而详尽分析各国近况,并期许我国痛苦指数应朝5.0%以下的目标努力。

当年通报名为「重要国情统计通报」,比今天的通报多了「重要」二字,两相比较,确实担得起「重要」二字,以上只随意拿几篇举例,彼时统计部门直抒胸臆,坦然直言,非仅让读者对台湾经济、社会有多元的了解,也有助于当局决策。而这些通报由于经常点出施政问题,自然也成为报纸追逐的焦点,国人普遍重视政府统计,大概就是从1990年前后开始。

追昔抚今,有些遗憾,未来主计总处若仍要发布通报,有必要做一番改革,学学1990年代初期,图表可以花少些时间,但内容却得多加充实,最重要是要以统计分析的高度,坦然直言,篇篇有观点,果能如此,也许可以考虑把「重要」二字加回去,重新擦亮「重要国情统计通报」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