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情绪会扭曲统计

过往只要修正后的数字调高,统计部门总要挨骂,但这些批评者真懂得GDP吗?多数不懂,何以不懂还能如此理直气壮?总的来说,是情绪使然。图/本报资料照片

经济数字,很容易受情绪、立场影响而被人们做出不同的解读,美国2013年7月国民所得统计大改版,研发支出、影视产品及著作权的采购,从中间消费变成固定投资,经此调整美国2012年的GDP扩大了5,000多亿美元,光是这个上修规模就比台湾一年的GDP还要大,然而并没有人质疑美国在数字上灌水。

相反的,2005年底中国大陆依据工商普查资料进行GDP五年修正,马上有人指责此举如同儿戏,2019年再次公布五年修正,依然被认为在操弄数字。平心而论,大陆再怎么修也没有美国修得这么厉害,但何以美国修了就没事,大陆修了就有事?

原因无他,情绪而已。过去20年台湾也有同样情况,只要修正后的数字调高,统计部门总要挨骂,这些批评者真懂得GDP吗?多数不懂,少数人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那么,何以不懂还能如此理直气壮?总的来说,是情绪使然。美国的文明、美好自二战之后借由电影、媒体传播,久而久之,人们对美有倾慕之意,在爱屋及乌的心理下,任凭美国数字怎么修都是好的。反之,中国大陆昔日有「官升数字,数字升官」的传闻,在这个刻板印象下,大陆数字上修,就算把道理说尽,仍会被认为有猫腻。

大陆日前恢复公布青年失业率,由于排除了在校生,因此又被批为「政治数字」,其实新、旧版青年失业率各有意义,并非没有价值的数字,只是在情绪作用下,批判声浪还是如潮水般涌来。假设新版青年失业率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此刻人们还会说这是政治数字吗?我想,应该不会。

由此可知,如今我们对美国的放心也好,对大陆的怀疑也罢,多属情绪作用,然而社会的进步是取决于理性而非情绪,当不明究理的批判蔚为风潮,随波逐流的人遍满地面,独排众议的人逐渐凋零,举国滔滔皆是情绪,那不只是统计危机,逻辑危机,更是国家危机。

两千年前在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并非有罪,相反的,罗马巡抚彼拉多认为他无罪,耶稣传道、医病救人无数,本该被人推崇才是,但在成千上万群众齐喊:「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的沸腾情绪下,悲剧就发生了。太多情绪,太少理性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古时如此,今日亦然,看统计数字如此,治理国家亦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