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疫情下的 金融业投资风险

疫情冲击全球锁国下,上市公司营运也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金融业,因企业倒闭潮来临、债券违约率升高,海外投资风险大幅攀升,不少信评机构纷纷提出警示。

过去投资人盛情拥抱金融股,主要是因为金融业获利一片大好。但在当前国际金融情势丕变下,金融业操持的各类海内外衍生性商品及其连结部位,通常都未计入当下损益。因此,若要了解金融业者盈亏,直接去检视其财报上各类商品净值变化,应该较为准确,也更具说服力。

过去多年来,不少大型金控旗下寿险子公司加持下,持续全体金控业者获利排行榜上,取得翘楚地位,而每个月的金控获利报告,寿险型金控的获利也都遥遥领先。

然而,风水轮流转,在新冠疫情重创国际金融及资本市场下,寿险、银行等金融业的海外投资成绩,开始受到巨大冲击;而寿险业的海外投资部位,也面临艰巨的挑战。此时,除了金管会警觉到寿险业者的净值变化,并直接点名四家寿险公司净值不足外,中华信评更首度直接将七家寿险公司的评等展望,降至负向。也就是说,当前监理机关及信评机构,都已对疫情影响下、金融业的投资风险,发出警讯

打开各大寿险公司的海外债券投资报告,不少都集中在墨西哥巴西俄罗斯东欧中南美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债券等级,过去因具有收益高的特性,而大受欢迎;但在疫情冲击下,这些海外债券的信用也遭大幅降评,其投资风险也愈来愈高。当然,某些评价较好的债券被错杀后,可能有回升的一天,但有更多垃圾等级债券的价值,也可能会一去不回头。

然而,这类海外投资并未直接计入损益,也不需要逐月作评价损益,但事实上,这类投资部位,短期内或许不会冲击到获利,但若未善加管理,就会演变成日后不可测的风险。

正因如此,对投资人而言,在市场动荡之际,与其只看表面上的营收、获利及每股盈余报告,不如多做一些功课,仔细翻阅金融业的季报、财报出炉时,确实检视其资产成份、净值变化,才是趋吉避凶良方。也就是说,除了主管机关站在监理角度主动为投资人把关、要求业者拉高财务指标外,投资人也必须自立自强、审视财报内各项商品的净值数字,重新评估其营运风险,才能找到投资的好标的,并安度风雨飘摇的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