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期待杨金龙的第二任期

央行为独立机关,总裁采任期制(一任期五年),根据总统令,杨金龙第二个任期自2023年2月26日至2028年2月25日。回顾他第一个任期,国际间处于多事之秋,先是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2019/2020跨年又爆发大疫,导致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到2021年热钱狂袭,及至2022年又遭遇俄乌战争开打,促使通膨飙高,美国联准会带头激进升息战通膨。面对一波波变局,杨金龙见招拆招、力稳双率,让他在环球金融杂志全央行总裁评比拿下3个A级及一个A-,如无意外,今年8月有机会拿第四个A。

除大环境的考验,杨金龙在央行内部还面对前所未见的多位理事挑战。他们在外面用力地出书、投稿,大肆评论央行的政策错误,但外界看来,却比较像是拿着理事及副总裁的头衔,来做为促销新书及投稿「必登」的利己工具。连立法院财委会立委也看不下去,痛批「不适任」,评估请副总裁到财委会备询「问个明白」。

外界认为,三位体制内的理事,在外却仍以学者立场,否定央行货币政策,「这不是等于自己在骂自己吗?」对政策有异见,不是应该在体制内坚持,树立鹰派立场,在决策会上好好辩论吗?反之,若是有风骨的学者,就是要大鸣大放,或应直接辞去理事,而不是「又要吃又要拿」。

全球并无十全十美的央行,台湾央行也有可评论之处,但货币政策绝非完全套用理论才是对的,毕竟台湾央行是「特殊的存在」,无法加入国际货币基金(IMF),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时,只能自立自强,不会得到IMF奥援。或总拿「长期低利率」来大弹老调,其实去年台湾才升息2.5码,远低于联准会的17码,就已让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及房贷族纷纷喊苦,若央行再进一步升息,中小企业及房贷族的痛苦指数恐怕会爆表。

央行货币政策「实务上」有其错综复杂性,绝非套用学理那么简单。我们也期待杨金龙的第二期仍能行稳致远,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