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3》台湾还需要国防吗?

▲经国号战斗机。(图/本报资料照/记者李毓康摄)

文/林中斌亓乐义

几年前,两岸情势缓和,台湾经济疲软,政府预算拮据。有人质疑:台湾还需要国防吗?其实,台湾需要国防至少有4个原因:

●吓阻共军犯台:台湾备有国防能量,使北京若以武力犯台必付出代价。若北京内部鹰派主张对台动武,北京内部稳重派将以武力对台代价太高,说服鹰派放弃对台动武。

●两岸谈判后盾:如果将来两岸展开谈判,台湾若无国防做后盾,将陷入予取予求之劣势。即使在两岸和平时期,台湾的军力不可或缺。正如欧洲中立国瑞士(1815之后)和之前的瑞典(1812-1995),都有精良的武力做后盾的道理是一样的。

●护渔护岛:台湾与菲律宾、日本等邻国常有渔事纠纷。台湾渔船常遭扣留。在可能情形下,台湾海军至少能驰援保护渔民。台湾在南沙太平岛的疆域更需要军力护卫。台湾的国防军力不只是对付共军的威胁而已。

●救灾:世界进入21世纪,「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上升。全球天然和人为灾害频仍。雪灾、森林火灾、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海盗劫船、恐怖攻击、传染病变多。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都更重视发展「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能力,台湾如何能例外?台湾加强此种能力,可因应国内灾变,也可参与国际救援。

解除台湾国防桎梏:战略防守、战术攻击、多重吓阻、聚散自如

台湾国防最明显而具体的困境有2。

一是经济疲软,购买昂贵的科技武器,钱从哪儿来?二是即使有钱买,卖主(美国)愿意出售给台湾吗?例如,台湾多年来对美要求购买F16 -C&D战机,但一直无法如愿。虽然韩国都从美获得F16- C&D战机,台湾就是不能。

若台湾寄望于性格善变、团队多事的川普总统大力军援台湾,实际吗?解放军已快速现代化,多核弹头东风-41洲际飞弹可打击全美。共军专打航母战斗群的东风-21D及东风-26,还有自潜艇发射的巡弋飞弹,都可让驰援台海的美军踌躇不前。1995—96年台海危机时,美军派2艘航母战斗群前来吓阻共军的场面不再可能出现。

美军不到,国军抵挡共军即使数周,最后也无力固守。吓阻共军登台最有效的选项,无法靠军力,必需靠心理。

因此,台湾必须放弃传统思维,另找国防的出路。出路有2:一是重订国防指导原则,由文字累赘、语意软弱的「防卫固守、有效吓阻」,调整为「战略防守、战术攻击、多重吓阻、聚散自如」,减缩版为「战略防守、多重吓阻」,为2009年4月笔者中斌所提出之建议 。二是培养廉价制敌的「水泥丛林游击战」能力。

原来国防指导原则中的「防卫」与「固守」意义重叠,单说「防卫」已足够,多说「固守」有壮胆之嫌。单说「吓阻」已足够,多说「有效」,反而引人联想「难道有无效之可能?」,不免沾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又,「防卫固守」语气比「战略防守」被动。因为「防卫固守」只是守势而已,但「战略防守」包含了「战术攻击」的意涵。其全文是「战略防守、战术攻击」。在减缩版中只提「战略防守」也是「藏锋」之意,有助于两岸和谐气氛的培养。

战略特色是时间长、空间大、面向多(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等)。战术是时间短、空间小、面向少(军事而已)。台湾在战略高度是防守,无意攻击对岸。而在战术阶层是攻击。意指万一被共军侵犯,台湾要有精良的歼敌能力。

「多重吓阻」意为台湾把有限的经费,聪明的分配到不同层次的武力上,以消除北京动武攻台的意愿。不同层次的武力由高科技到中科技到低科技,由昂贵到低廉、由少量到多量。例如15%昂贵的高科技武力、25%次昂贵的中科技武力、60%相对起来低廉的低科技武力。3者的比例依序可为30%、30%、40%,或其他组合,由国防部深入研究后决定。

台湾第一重吓阻是两岸交往。第二重吓阻是高科技和中科技战力。第三重吓阻是水泥丛林游击战。但不是硬碰硬惨烈的城镇战,如二战中的史达林格勒之役。

重层吓阻」是台湾国防部2017年3月初揭橥的战略指导。参谋本部作战与计划次长姜振中被立委问到:「多重吓阻」,和「重层吓阻」有何差别?他说「是一样的」。既然「多重吓阻」是笔者中斌自2009年4月起便多次发表的建言,故在此书中仍然沿用。

因为共军学习美军高科技战争的打法,我们要学习让美军灰头土脸的伊拉克游击队的打法。何况,台湾从南至北都是水泥楼房,掩体比伊拉克黄土一片好太多。共军一旦发动攻台,迟早会登陆。台湾平日就要展示能力:共军登台容易,但结束战事困难。因为化整为零的独立狙击手神出鬼没,今天放2枪,后天打4枪,除之不尽。下决定攻台的北京领袖便会遭内部政敌责难和挑战,甚至面临夺权的威胁。这种可能性,便会吓阻最初决定军事攻台的领袖。因而一开始,他便不随意下令攻台。

如果北京领袖避免军事攻台,而采取军事以外的手段统一台湾,台湾国防部的任务已大致完成。处理其他两岸的挑战,便可交给国防部以外的部会

这种「水泥丛林的游击战」能力要经常展示,以无言的方式吓阻北京领导切勿武力攻台。

狙击手可独立作业,万一国军指挥系统被共军打断。打断国军指挥系统的「电磁脉冲」弹头共军已拥有多年,而且不需要引爆小型核弹产生「电磁脉冲」效应。它可破坏我方电子通讯系统,而无人伤亡。此种弹头可配在各式飞弹上,可由战机空中扔掷,亦可装在背包里由单人携带濳入我方引爆。

「水泥丛林的游击战」不是惨烈、玉石俱焚像史达林格勒一般的正规战、城镇战。它应该是像毛泽东所说的「敌来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

台湾获得昂贵的高科技战力,操之在人。但培养低科技战力,操之在我。后者即是「不对称战争」:台湾以「水泥丛林的游击战」对付共军战机、军舰、飞弹的高科技战争,达到吓阻的目的。

▲国军「汉光33号」演习实兵演练。(图/本报资料照/记者季相儒摄)

1963—1975年间,来台参与「明德专案」的德军将领奥斯卡.孟泽尔(Oskar Munzel 1899-1992)、库尔特.考夫曼(Kurt Kauffmann)等早已建议:对抗共军,台湾以寡击众、节约物资应为国军建军采取的方向,包括组建山地部队,加强台湾防卫作战。可惜历时3年的谷关山训和实验,因陆军总司令于豪章视察演习坠机重伤后而「人损政息」,谷关山地实验营最终付诸东流,当初成立山地旅的构想也就不了了之。孟泽尔是身经一次及二次大战,并曾在闪击战名将古德林(Heinz Guderian 1888-1954)麾下历练的老将。其眼光反映出战场出生入死务实的经验,并非标新立异之学说。当时台湾都市化尚未普及,望眼皆为天野和山地。如今台湾,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以前以山地为掩体的游击战观念,在今日自然延伸适用于以「水泥丛林」为掩体的另类游击战。

有人说台湾青年生活舒适、体力低落、缺乏斗志,不适合打「水泥丛林的游击战」。我要反问:有没有任何战争适合生活舒适、体力低落、缺乏斗志的青年打?难道我们打按钮式的高科技战争会更有把握拒敌于境外吗?而且,购买昂贵的高科技武器的经费从哪来?

此外,生活舒适、体力低落、缺乏斗志更像台湾北部青年。中南部青年不尽如此。

何况,伊拉克游击队成员估计为3,000至7,000人,占全伊拉克3,700万人口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对照台湾2,300万人口,所需游击队员为2,000至4,000人,占2015年国军志愿役人数14万的1/70至2/70。也就是说,在国军志愿役70人中找1至2人。会很困难吗?

「水泥丛林的游击战」严格说并非城镇战,但与城镇战有类似之处。前者更注重机动单兵的独立作战。其相应的准备,眼下至少有3项可以进行。一、恢复我特战部队并提升其配备及演训。二、全民国防配合特战,演训后勤医护。三、国防大学广收近来以弱对强非对称作战的战例,并派人实地勘查。

●作者林中斌与亓乐义,文章摘录自《拨云见日:破解台美中三方困局》,由时报出版授权提供,本文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