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耗電的廚餘箱!都市蚓農靠黑水虻幫忙 讓廚餘變沃土

首图图说:李朝安说,箱内生物相丰富形成善循环。 图/苏怡和摄影

与饮食息息相关的除了全食物利用,还有剩食问题也是一大重点,曾想过都市里的厨余除了丢垃圾车还有什么解套方式吗?都市蚓农致力推广自家厨余原地处理,并进一步转换为可建置都市农场的沃土,让资源在生活场域循环,为自家厨余找解方。

动手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发明生物动力循环养耕农法的李朝安创办了都市蚓农企业社,他与具食品科学暨社区健康营造的生技博士林琬曼共同经营,透过「生物动力循环箱(Do It Box)」,创造出不需电力、农药与肥料,仅透过在自家厨余里生存的生态系作为动力,生成肥力高且利于耕种的沃土。Do It Box顾名思义,解决居家剩食方法无他,做就对了!其谐音「都蚓箱」阐明了箱内可形塑环境生物多样性,让分解植物的蚯蚓、分解动物性蛋白质的黑水虻,以及疣跳虫及百亿微生物、细菌等生物作为动力,分工将所有厨余,包含骨头、蛋壳、鱼肉、蔬菜、果皮、咖啡渣等,及环境废弃物,如枯叶、杂草等,不同特质的有机物质分解,化废为宝养出好土壤,并帮助大量碳排回归土壤储存。

都蚓箱上层为沃土种菜、中层堆肥、下层接出堆肥茶。 图/都市蚓农提供

琬曼有感而发表示,现代生活样样仰赖进口,尤其是化肥药剂与除草剂等,大多由乌克兰等国进口,不管是制作或取得过程都产生大量碳排,不仅农用资材,生活中也处处是破坏土壤的物质,如洗衣粉中含有的磷、除草剂中含有的硫,若未被充分分解,就会形成酸性物质滋生蓝绿藻,并让小黑蚊幼虫滋长泛滥。都蚓箱除了让厨余透过微生物分解、回归土壤,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戴奥辛、铅、氯等造成环境酸化的物质。

林琬曼分享的都蚓箱,上方已是21割但仍生长盎然的韭菜。 图/苏怡和摄影

以沃土生养万物 自然界处处是宝

生熟厨余提供多元微生物独立生存的足够空间,再加上时间作用形成生态系,培育出菌相富饶的沃土。李朝安更以都蚓箱创造出的沃土生养万物,位于桃园龙潭园区,种植的瓜果在无人工干预下自动冒出数十颗,同时辟出一块养鸡区域,种的菜人鸡都可吃,堆肥形成的堆肥茶可改善环境蚊虫问题,也含有各种微生物及酵素是动物的健康饮品,黑水虻除了分解蛋壳与鸡粪,其幼虫也是鸡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整个园区处处是宝。

堆肥茶供给园内鸡只饮用与浇灌作物。 图/苏怡和摄影

李朝安说,野生动物不爱吃人类调配的东西,而他的园区常可见麻雀觅食,「动物日日夜夜都在观察我们,良禽择木而栖嘛,牠愿意来吃表示认可这里的环境。」放下人类的本位主义,他将自己化为被观察者,更希望这彻底执行生态循环系统的成功经验可以在都会区扩展;只要有一块闲置土地做为农场,就能启动都蚓箱消化邻里厨余,再透过鸡禽等生命层层分解,零厨余、零废料就不只是口号。「包含我们手工制作的箱子,都有使用年限,用久了木头会布满真菌,成为灵芝、白芝等真菌食物,在自然界没有东西是废物。」从言谈中,再再显现他身土不二的理念。

人类渴望的自然 在家也能复育好土

聊起成立都市蚓农的契机,具有健康促进专业背景的琬曼认为,农业与健康的基础都离不开土壤,而现代化社会的公园都变成石头路、校园都以PU 材质覆盖,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总是缺一把好土,都蚓箱的生物动力作用能将大自然的元素含括其中,让都会区家庭在家就能复育好土。过去担任百货业总经理,也做过房地产的李朝安,年过半百之际却将满腔热血投身土壤,每年阅读逾60 本书的他也分享到,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身体深处的DNA 会渴望回到自然;50年代医学上最大问题是癌症,而当代则是精神性疾病,李朝安希望下一代多接触土壤,不要养出山林缺失症的孩子,问起这十年怎么坚持下来?他谦逊地说:「做到现在已没得选择。」

都市蚓农也于学校传播食农知识。 图/都市蚓农提供

都市蚓农下一步计划是利用厨余循环养耕农法开启阳台园圃计划,成为蔬菜香草示范农园,也希望找到一群有共识与理念的农夫成为生命共同体,一起在邻近农场共耕,集结众人之力更大化解决厨余问题、改善优化土壤,同时也产生水源保育之效。他们将持续不藏私地传播知识,让更多好土净化水源、净化农地、让人们更健康。

无农药、肥料,以沃土种出天生天养的蔬果。 图/都市蚓农提供

本文授权转载自 主妇联盟《绿主张》(原文标题:厨余变沃土 都市蚓农创造资源循环)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