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去化 业者设黑水虻养殖场遭反弹
黑水虻幼虫吃掉厨余、粪便或动植物有机体后,虫体、虫粪可作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花莲县环保局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厨余去化问题令县市政府头疼,花莲县每天约产出45吨厨余,设置高效处理系统转化为土壤改良剂,但每天最多处理10吨,另引进「黑水虻」推动生质资源转化试验,1天可再消化6吨厨余,仍无法消化所有厨余,有业者想设置黑水虻养殖场,却遭居民反弹,县府环保局将辅导业者建立新的环保产业链。
花莲家户厨余量1天约20吨、事业厨余25吨,过去大多喂食猪只,近年因防治非洲猪瘟,县府公告禁用厨余养猪后,便向环保署申请2套厨余高效处理系统,设在凤林镇环保科技园区,并将处理后且经转化的土壤改良剂供农友使用,因每套系统每天最大处理量仅10吨,环保局也在园内设置小型的黑水虻再利用场,展开生质资源转化试验计划。
环保局废弃物管理科长张华砡说,黑水虻幼虫吃掉厨余、粪便或动植物有机体后,虫体和虫粪可作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且消化过程中,只要符合法规与流程,不会产生其他废弃物及污水。但目前园区的黑水虻再利用场还在试验阶段,1天最多消化6吨厨余,还未正式处理家户厨余。
因黑水虻处理厨余,环保又具经济循环效益,各县市正积极推动,加上虫体可研发多种产品,吸引许多环保业者想投入,但除了法规限制,地方居民是否认同,也是一大挑战。
有业者指出,黑水虻虫体除能作饲料、肥料,虫皮还能制成手术线,身上油质可提炼为化妆品原料,国外甚至将虫壳研发成电子产品原料,背后商业利益颇可观。
有环保科技公司想在花莲县光复乡太巴塱部落一处停止运作的砖窑场设黑水虻养殖场,却引起居民反弹,认为运送厨余过程不仅会污染空气,排放废水也会影响水源,痛批业者把地方当「塑胶」。
该环科公司许姓厂长说,规画的厂房采密闭式负压空间,黑水虻在内食用厨余后,排放的空气、水一定合乎法规,尽管尽力说明,居民仍抱存怀疑,目前最困难的点就在于「牌照取得」及「居民认同」,但仍会努力沟通。
张华砡坦言,县内虽有许多业者想设置黑水虻养殖场,协助消化厨余,但环保局尚未收到任何申请。她强调,只要整套系统与处理流程符合规定,不会衍生二次污染,环保局愿支持业者,甚至辅导设置,但前提是业者需先取得地方认同,才能共荣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