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工少6成 鹿野红乌龙陷危机

生产特有红乌龙茶的台东鹿野乡,近年来采茶工人短缺、年龄也渐趋高龄化。采茶班长受访之余,双手忙于工作没停下过。(蔡旻妤摄)

台东县鹿野乡生产特有的红乌龙茶年产值将近2亿元,不过最近几年来采茶工人严重短缺,不但人力减少,采茶工人的平均年龄提高到65岁左右,农民表示,由于手工采茶象征制茶精致化的前端流程,农民希望政府重视制茶产业缺工困境

相较于西部缺水情况严重,东部部分地区缺水但大致情形仍缓和,春茶长得特别好;盛产红乌龙的台东县鹿野乡高台茶区,采茶班10多位工人两只手快速又熟练的采着春茶;采茶班长说,大家都是2、30年以上的老手了,对他们来说不困难,可惜的是人力不足,而且工人平均年龄已65岁,茶农现在又在催着采茶,这阵子会比较辛苦。

头戴斗笠、背着篓子,受访之余手没停下的蔡班长表示「现在采茶的年纪愈来愈大了,年轻人又不过来,待遇一天1200元,工作很自由啦!」。而鹿野地区的茶农吴秋伶指出,如果茶菁(指发酵刚采下的新鲜茶叶)当下没采收起来的话,就会被放弃掉,因为茶菁太老了就没办法做茶,因而造成农民的短收。

据了解,鹿野地区茶园共120多公顷,采茶工人由3、4年前500人左右,目前估计仅剩200人。农民强调,茶产业是精致化的农业,从前端的栽培管理,到后端的烘焙,很多流程都需要人工,但现在老化、缺工情况严重。而茶业改良场台东分场表示,政府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将积极吸引年轻人返乡培训,并推广以机械取代人力,解决制茶产业缺工困境。

茶改场台东分场长萧建兴表示,将会从栽培、制造,及末端的茶精致烘焙等多方面加强教育训练;并进一步说明,由机械取代部分人工采茶、制茶,将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