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流向 衡量企业成功指标

宜兴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经理东良,曾获得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选为公益楷模。他是大陆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由一个连高中也没考上的农民子弟,成为企业领导人,创业的故事,还登上了上海交大EMBA校友风采系列报导。

20余年前,一个连高中也没考上的农民子弟,身上沾着泥土,怀里揣着几百元钱,充满勇气来到大上海。他啃馒头、睡地铺,凭着自己的努力,拉开了乡下人到申城(上海)创业的序幕。20余年后,他带领家乡6000多个农民兄弟闯荡大都市,让穷得叮当响的宜兴杨巷人捧上了金饭碗,并且走出国门,将分公司一路开到了阿联酋菲律宾

蒋东良的家乡,杨巷,曾经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宜兴的西伯利亚」的穷乡僻壤,因为有了蒋东良和他带领的一帮兄弟们,如今成为宜兴市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杨巷老百姓的银行存款这些年来是宜兴地区最高的。当地乡亲见到蒋东良,不喊他「蒋总」,仍习惯唤他「东良」,他们亲热地喊着,就像在唤自家出息了的儿子。 谁曾想,完全由一群泥腿子办起来的宜兴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已在上海、北京、广州、新疆等地开设17家分公司,还开到了阿联酋、菲律宾;5度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12次获得上海市「白玉兰」奖、江苏省「扬子杯」奖,连续12年获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领导小组授予的「优秀公司」称号;年产值超过1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

在工业设备安装这个行业大舞台上,蒋东良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问他凭什么能打拼出如此江山?他笑称:「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管你做多大的事业,离不开一个『人』字—人的思想观念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人的素质的提高,包括你自己怎样做好一个人,你怎样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翘课少年自学成材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未来」—这是蒋东良积20多年企业经历所得到的人生感悟。

他说,自己是吃了苦头才知道不读书是不行的。年少时他常常为每一次侥幸跷课而沾沾自喜。中考落榜后,16岁的蒋东良去无锡城里当了一名泥瓦工。以为当泥瓦工只要有力气舍得吃苦就行,当他在建筑工地拿着施工图纸却根本看不懂时,才真正明白没有文化连打工都难。两年的泥瓦工生涯,使他萌发了强烈的愿望:要读书,要学知识。

白天10个小时在工地砌砖,晚上两个小时雷打不动的学习。靠这样业余的补习,1984年,蒋东良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无锡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工民建。此后,他又马不停蹄参加了工民建专业全国成人自学考试。当他在那所中专学校毕业时,他还收获了另一张文凭—工民建专业全国成人自学考试大专文凭。

快乐学习打造企业文化

1987年,怀揣文凭回到家乡宜兴杨巷建筑公司的蒋东良,承接了他生平第一个工程—常州铁合金厂的土建安装,工期90天。蒋东良利用所学知识,对图纸作了精心修改完善,克服了众多技术难题,工程80天不到就拿下来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他靠知识赢得的第一次成功。蒋东良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尝到知识带给他的好处。

知识带来财富,蒋东良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说,拥有了知识,才能洞悉事态走势,才能很好地把握创业方向,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而拥有知识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对一个公司来说,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拥有比对手更强的学习能力。一个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改革创新,公司才有发展前途。由此,宜安公司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的民营企业。 他常和手下的项目经理说,你们身家几千万、上亿元的人出去谈判,连电脑都不会用,怎么行啊!做标书,为什么人家一两天就能做出来,而你两三个月还做不出来?这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差距。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要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家,你不学习新知识,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赚钱。「在我们公司,200个专案经理全部要求持有电脑上岗证,并能熟练地运用相关软体。」

对于一个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企业来讲,他从不避讳泥腿子的身分,但他因此也更加强调员工的学习,要让建筑企业也有文化的氛围。蒋东良提出了「快乐学习」的理念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改善基层农民文化素质低的状况。

公司把人才结构划分为管理层、技术核心层高级技工层和普通操作层四个层面。前两年,公司在管理层和专案经理中开展了「健康证」、「电脑中级岗位证」、「英语初级证」和「学历证」等培训考核活动。

公司还投入120万元鼓励员工上网上学,还对参加各种业余学习的员工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员工只要拿到合格证书,不仅可以报销学费,还可以获得学习补贴。

针对员工分布广、路途远、工地分散、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公司采取流动学校的形式,请相关大专院校流动办班,上门施教,重点学习建设工程法规、专案管理、施工管理、工程规范、条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集中座谈、参观交流等形式,变一个人、一个班组、一个项目部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的知识和经验,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公司还创新了业绩考核体系,并开展各类先进的评价考核,设立了和谐发展成就奖、品质管制贡献奖、现场管理贡献奖、爱心事业贡献奖、诚信发展贡献奖、持续发展贡献奖、创新贡献奖、贤内助、光荣父母等奖项来激励员工。

个人价值理念越给予越快乐

成就不凡的蒋东良依然关注着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当年,我们两腿黄泥,从农村走出来;如今,我们用拳拳爱心,真诚地回报社会。」蒋东良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所有农民兄弟都能和我一样,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让农村人的生活都能和城里人一样,拥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他把参与新农村建设当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结对共建、资金扶持、培训农民等「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方式,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近年来,他把参与新农村建设当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结对共建、资金扶持、培训农民等「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方式,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最近几年,宜安公司加大对农村家庭子女的招工力度,使杨巷黄家村70%以上的青壮年走出农村:目前,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了1.8万元。为了让村民喝上清洁的饮用水,公司一次性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安装捐资200万元;为了让村民吃到放心的食品,公司建成了三个省级三星级社区服务中心;为了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公司每年上交村级收入都达120万元以上,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里老年人每月80元养老金的发放。

新农村建设不能光靠「输血」,究竟如何「造血」?蒋东良也是动了不少脑筋。他认为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为此采用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华西村、邀请农业专家来村授课,组织安装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使一部分农民成为眼界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为了有力支持农民致富创业,宜安公司与江苏宜兴农村合作银行签定协定,划出80万元设立了「农村致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免费为农民做担保。蒋东良的理念是,让农民真正地脱贫致富。

蒋东良认为,衡量一个公司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它的财务指标,更要看它财富的流向。公司为体现社会价值,专门设立了社会福利基金,并积极组织各种公益活动。近5年来,通过社会福利基金回报社会累计已达400多万元。如今,在宜安公司,最时尚的理念是多做好事,好事做的越多就越快乐。「富人不一定是贵人,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人带去快乐才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标志。」

蒋东良认为,成绩和荣誉只代表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放眼中国的建筑业、与全球的大承包商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在经营规模上不如苏北企业、在科学管理上不如外资企业、在技术装备上没法和国有大企业抗衡。为缩小差距,尽快做大做强企业,他将瞄准一流建筑企业,用他的学识和才干,去改造、去发展,驾驭宜兴安装,在新世纪发展的快车道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