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私校退场 三大不能戳破的秘密

文/洪绫襄

5月下旬,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放榜,13万名考生抱着厚厚一叠各校基本资料忙着选填志愿。只是受少子化冲击,私校转型与退场压力日益升高,不少家长和考生都担心,要是选到一所不久后就消失的学校该怎么办?关校门槛 注册6成是关键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高凤永达技术学院早已熄灯,而亚太创新学院、台湾观光学院、兰阳技术学院等学生总数不到2000人、且财务连年亏损的私校,也被教育部列为观察名单。

发行《大学问》德岏科技创意执行长魏佳卉指出,统测只有13万名考生,却有4500多个科系可选填,就算上榜率百分之百,一个科系也招不到30人,生源短缺,最终一定会逼得后段私校陆续停招或停办。

有鉴于技职教育虽重要,但就学资讯却不若高教体系丰富,魏佳卉因此新近成立《大学问》网站,率先推出一站式资讯服务,以协助技职生更便捷地选填志愿。魏佳卉明确地指出,若担心选到退场学校或科系,就得留意重要指标:注册率。

魏佳卉分析,注册率六成以下,都是警示学校。因为教育部去年研议,以注册率为依据,发放占私校总经费一成的奖补助经费:近一学年度注册率仅6成到5成者,扣3成奖励金;4至5成,扣5成奖励金;4成以下就不发奖励金,财源大受打击。更有甚者,5月底技职司宣布,明年起将根据注册率扣减招生名额,私校连续2学年注册率未达7成、公校注册率未达8成,将强制减招10至50%。对那些学生人数不满2000、注册率又低于6成的学校,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利益剪不断 抢合并抢财源

然而,自2008年起,被戏称为「稻德国真远」的6所私校(稻江立德兴国真理、致远)超低录取风波后,每年私校退场议题总要吵个几次,但6年来退场数量有限(立德更名为康宁大学、致远更名为台湾首府大学、兴国正变更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甚至有不少注册率低的私校还继续拚升等科技大学、拚合并,它们到底在盘算什么?

首先,既有利益链剪不断理还乱。仔细检视注册率前15低、未达6成的学校,有些董事长是学者教育家,也不乏企业人士与地方名流。而且,拥有学校董事身分,不但是无形的声誉资产,也可为家族企业加分,还可借由发包工程、采购校务开销等与周边厂商形成密不可分的利益链,甚至能享有免税优惠;学校一旦停办,资产清算、土地上缴,什么都没了,正是这些办学者不可能说退就退的主因

其次,拚升学体系一贯化才能生生不息。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竞争激烈,还是有不少学校继续拚改制、抢并购,尤其是原有中学体系的学校,只要提供学生直升诱因,就不怕财源短缺。

刚获教育部同意现况合并的康宁大学校长金荣勇指出,康宁护专虽然招生不错,但很多学生在专三时就选择转学,去念其他可以直升科大的学校,毕竟专科毕业只是学士,只要再念4年就可以拿到学士资格,学生趋之若鹜?因此学校为了留住学生就必须办大学、甚至研究所,「只是在师资规格、研发、产学合作等整体规格上都还需要再大量投入提升,有如军备竞赛,」金荣勇感慨,如此庞大的投入,万一营运没有起色被迫退场,所有心血就都白费了。

再者,教育界都心知肚明的是,某些私校董事会,特别是位于市区的学校,其实早已无心办学,都是以拖待变,放任校方宽松审查学生入学资格,校风不佳,就等教育部和内政部松绑校地变更后,赚取土地利益。(本文截自财讯478期,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