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以色列滴灌技术 彰化小农不必等下雨的抗旱传奇

文/刘映兰

今年全台面对67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许多县市进入供5停2的第2阶段限水,更不妙的是,台湾师范大学日前发布调查研究显示,今年很可能出现梅雨季延后、雨水又少的「空梅窘境。面对如此严重的缺水问题,民生、工业用水全都把矛头指向占全台7成用水量农业用水。「农田用水没有效率,给他(农民)一大堆水没用到,到农田又流出去,把农田的水节省出来15%,可以给民生和工业用,也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台湾水环境再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欧阳峤晖,高分地抨击农业用水效率不彰。「现在不省水,以后哪里还有水可以灌溉农田?」彰化县溪州乡的农民陈苍鄢,在全台闹大水荒的此刻,他用水却比别人更有效率,原本每年要用1125吨的水,改采新技术后,只需要500多吨的水,足足省水一半以上,他的关键就在于引进来自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黄金廊道推广滴灌技术

以色列位处沙漠地带,自1960年代起,投资1.5亿美元研究滴灌技术;而农委会自去年开始推动「黄金廊道」计划,针对北从彰化埤头、南到云林北港推广滴灌技术;这里正是台湾高铁所经路线,「高铁之前评估出来,地层下陷最严重的地方,就在这条黄金廊道上,很多人认为这和农民抽地下水来灌溉有关。」农水副处长胡忠一谈到为何滴灌技术要从黄金廊道做起,而陈苍鄢的番茄田就在里面。

滴灌技术,指的是将植物所需的水或肥料,一滴一滴的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实地来到陈苍鄢采用滴灌的番茄温室,里头的地走起来还会扬起沙土,完全看不出有浇灌的痕迹,「因为水都已经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了。」灌溉水水管流到各个滴灌口,再渗入土壤中给予植物水分,就不需要大面积的浇灌了。「这中间还牵涉到管线的分布、如何埋管,以及每一株农作物种植的间隔间距,每一种植物适用的都不一样。」胡忠一说。

农田管理效率跟着提高

钢铁工厂出身的陈苍鄢,六年前才开始务农,同时发现大部分农民对浇灌施肥都没有管理的概念,也没有成本控制,所以当陈苍鄢听到以色列来的滴灌技术,他很愿意更新之前的耕种方式,因为滴灌技术不但能省水,管理农田的效率也相对提高。

「刚开始要肯投入成本,但这套(滴灌)设备做下去,不只可以省水,连同人力都省了,」陈苍鄢指出,他总共有4分半的地(0.45公顷、4个温室),以前他还需要雇人帮忙浇灌施肥,但有了滴灌技术之后,他只要在电脑主机前,设定触控面板上浇灌或施肥的指令,电脑可以依据每块农地土壤状态,以及所种植物的不同,配送水和液态肥料直接到土壤里,「所以现在这么大的面积,只有我和太太两个人就可以照顾了。」

仔细观察,陈苍鄢的农地连杂草都不容易看到,因为滴灌让水分和养分只给每株要种的植物,没有施肥和洒水的地方,杂草也不易滋生,陈苍鄢开玩笑地说,「我务农时间短,真的不是我会种田,但我会管理。」他的机器设备还装上天线,未来在物联网的时代,有一天农民可以在家用手机连线到滴灌主机,控制浇灌时间和量,到时候在家就可以种出「智慧农田」。

「但滴灌技术推广不容易啊!」农委会农水处科长何逸峰感叹说道,虽然当初他和农委会、水利署等许多专家学者,将这个先进的技术引回台湾,但本地农民的接受度却不高,「这一台机器就要40、50万元,再加上管线、储水净水设备......,起码也要上百万元,」陈苍鄢说出农民难以接受的根本原因,即便在黄金廊道沿线的农地,只要愿意采用滴灌法灌溉,所须建置的设备由农委会补助70%,其他不在黄金廊道的农民,则补助49%,但要农民一次拿出几十万元先投资设备,还是很少人愿意尝试。

目前全台总共有4万3000公顷的农田采用滴灌技术,1年约可省下2.1亿吨的水量,相当于一个石门水库现在的蓄水量,然而这只占全台所有农地约11分之1,若政府能提供更多诱因,让农民采用这套滴灌技术,缺水问题将可获得明显的改善。(本文由财讯授权转载)

相关报导台湾 水危机10年大干旱来袭 产业面临重伤害郑崇华 绿能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