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为"北京布鲁克林"的鼓楼 如今的光景
老北京们可能都知道,南锣鼓巷很早以前叫蜈蚣街。巷子宽,是蜈蚣身子,在它两侧,有8条整齐的分支胡同,都挺窄,像是蜈蚣腿。
出南锣鼓巷北口,往西走 600 米是北京城的钟鼓楼。和大多数古城一样,这里过去是报时的地方。围绕着钟鼓楼,向来是做买卖的市集,热闹得很。早些时候,这里还出售一种竹制的扫把“笤帚”。
张林 2007 年开了一家咖啡馆 Cafe Zarah ,选址在鼓楼东面、南锣鼓巷以北的鼓楼东大街上。除了看重两旁树木茂密,人行道宽阔,还有这条街的安静、闲适。创造这种气氛的除了老北京,还有一群来中国旅居的外国人。
他们在 20 多年前发现了这里。别处的北京高楼林立,鼓楼周边还保留了大量的平房,老北京的胡同挨着皇家庭院和名气不小的景点“后海”。菊儿胡同在蜈蚣东北面的第一条腿上,它因为建筑设计师吴良镛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一个胡同改建项目,吸引了先是外籍建筑师、再有一批外国人搬来这里。
加上南锣鼓巷的南面一头是中央戏剧学院,剧场、琴行、酒吧、Livehouse 扎堆地出现。以至于, 2010 年北京东城区计划耗资 7.3 亿美元重新改造鼓楼地区时,美国《时代》杂志都感到惋惜。在当年评选的“亚洲之星”里,北京鼓楼地区被列在了“消失前最值得一看的地方”那一项中。
幸运地,官方的拆迁和重建计划最终没有实施。一直到 2013 年,《纽约时报》还是把这里称为“北京的布鲁克林”。位于纽约曼哈顿东南部的那个片区,住着纽约州各县份中最多的人口,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像个大熔炉,催生地下文化,同时也自由经商,商品拥有异国情调、又新颖潮流。
但这个“布鲁克林”如今全变了样。
1.
简单的鞋架,没什么灯光和色彩的设计,但店主特地挑选了明星设计或代言的款式。耐克公司乔丹品牌的运动鞋格外抢手,在这条街上的 20 多家鞋店里,这个品牌球鞋的价格被抬高了将近三倍。
“北京这个市场上炒什么东西,这边就会先有。”华鼎地产是位于鼓楼东大街的一家房产中介店,这里一位穿着乔丹鞋的店员说,街上的店家善于跟风:2000 年前后,这条街上的店铺大多在卖游戏机和乐器,2004 年开始,服装店增多。2008 年冒出一群咖啡馆之后, 2010 年和 2012 年又分别流行过手串和泰国佛牌。
“这条街(鼓楼东大街),基本就是两年换一拨人。70% 的店铺都得换。”这位中介说,“很好奇明年会流行什么。”
鼓楼一带的变化很难猜中。比如,就没人预料到房租上涨的速度。2007 年, 张林在鼓楼东大街租下一间 300 多平米的店铺时,一年租金是 16 万。这还是这条街单位租金最贵的一间。但从第二年开始,政府打算把南锣鼓巷开发成旅游区,比起皇家文化,胡同生活显得更新奇。一切就变得不可控了。
路面被翻修,街道增设了护栏,街面上被禁止停车。游客们蜂拥而至。公开的数据显示,2005 年,南锣鼓巷一年的客流不到 6 万人。2009 年,这个数字上涨到 160 万。2012 和 2013 年,6 号线和 8 号线地铁分别开通,什刹海站和南锣鼓巷站启用。2013 年端午,南锣鼓巷的日均客流量 2 万人。 到了去年的 10 月 1 日,这里一天的客流量达到了 10 万。
尽管政府没有主导这片街区的商业开发,但旅游业还是帮助抬高了租金。华鼎地产的中介称,这里的店租金在全北京都够排到前五位。
南锣鼓巷一间 200 平米的当街店铺,一个月租金可以达到 18 万。其次是后海,酒吧街的铺面,10 平米的现在也要租到 8000 到一万块一个月。而后是鼓楼东大街,靠近南锣鼓巷的位置,70 平米的铺子,要 3 万一个月。周边分支胡同里,20 平米的铺子,在南锣鼓巷和后海间的要道上的月租金能上万。
一家爆米花店春节后在南锣鼓巷靠近北口刚刚开张,过去这里是住户自己搭的用来放蜂窝煤的棚子。修缮后的房子以一个月超过一万的价格被租了出去。
2.
鼓楼地区的房东大多都是老北京。他们很少找中介协助租赁(销售的话另当别论),更习惯私下交易。除非碰到 5、6 月的旅游旺季,店主也尽量忍着,不去抱怨挂在店铺门口的转让信息影响生意。和这群房东打交道,中介最好不要西装革履,口称“先生”——如果是个本地人,直接推门喊“叔”,成功的几率会提升一倍。
房东是这里最大的受益者,租金从未停止上涨,但铺面总是很旺。新店主是冲着鼓楼的游客来的,至于其它的,都是悬而未决的东西。
去年 11 月,麻树森和他的朋友们在鼓楼东大街上开了芃莯,一家植物 DIY 店。以前这家店在大望路,因为人流少,他们决定重新选址,第一反应就是鼓楼。
鼓楼位于北京中心的二环,中外聚居、又带点儿贯通古今的氛围对年轻人格外有吸引。“这个地方很时尚,”一家开在鼓楼东大街上的轻松熊馆店员说:“可能你会曲解我说的这个时尚的意思,但是在我眼里,这个地方和三里屯一样时尚。就是你永远能够在这条街上看到最时尚的人、最前卫的时装和打扮。”
三里屯是北京新区朝阳区的一个繁华商区,几年前新建的“太古里”商场差不多是京城的风尚地标。但这里比商场更灵活。传统的商场通常需要一次性签约 3 到 5 年(虽然这个数字也在缩小),鼓楼的街巷里没有这些规矩。房东们期待着涨价,他们也愿意把租约缩短到一年一签。也因为合同期短了,谁都想来试试。
跃跃欲试的大多是年轻人。华鼎地产的中介人员接待了两位从韩国留学归来的女生,她们想在这里开一家咖啡馆。不过,她们没有想过如何做好这门生意。“我问她们开咖啡店卖多少钱一杯,这两姑娘说,不知道,得看成本。都已经要开店了,她们还不知道卖多少钱一杯呢。”
“梦想。你知道什么是梦想吗?她们就是想来实现梦想的。”中介高声地说。但显然,她们的梦想实现起来比张林当初要难得多。
3.
因为无法承受高额的房租和比肩继踵的游客,海岸咖啡几年前从南锣鼓巷搬到了鼓楼东大街。
张林认为这个做法很好理解:一家还不错的咖啡馆是难以在旅游商区开下去的,游客的消费需求很低,对品质也没有认知。他们只是想来看看这个地方,精明些的,就只买那些快捷的、便宜的东西,以免上了旅游区的当。
但搬离南锣鼓巷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逃离游客。旅游区的氛围正在渗入鼓楼周边的各个街巷。为了避免游客打扰到长期的社区顾客,鼓楼东大街上的 Cafe Zarah 只能刻意把店铺的 logo 做得很不起眼。可旅居的外国人也正在搬离这里。店主张林估计,搬离的人数占到一半以上。
2013 年,Cafe Zarah 的店面做了一番扩建, 300 多平米的室内空间,外加一个 80 多平的院子。按照张林原来的设计,每年支付 80 万房租,仍有不小的盈余。但房价的上涨带动了周边人力成本的上涨,张林说,这几年,这家大咖啡馆只够“图温饱”。
现在,过得最好的是那些一心满足游客需要的店铺。在鼓楼东大街,有两家号称韩国、日本商家监制的 “10 元店”。它们依靠超高的客单数和低廉的成本支付着高额房租,依然过得很好。
在南锣鼓巷 800 米的胡同里,一大半的店铺都变成速食小吃店。煎饼、爆肚、奶酪、冷饮、鸭脖、烤串,价格基本在 20 元左右。“能解渴、能充饥。不跟这个搭上关系,真就活不好。”南锣鼓巷上那家行将倒闭的爆米花店店主说,在他的门店里,瓶装水的销量远远超过了爆米花。
斜对着这家爆米花店的“蟹黄”包店,年租金 120 万元,但店主说,一盒包子 20 元,他一天能赚 2 万块。而在它隔壁的绝味鸭脖店因为生意旺,年租金从去年的十几万涨到 60 万。
一些小生意与其说带着难得的市井气息,倒不如说其实只有它们才能赚钱。卖烤鱼的老板到了晚上,会在当街再支一个小车卖卤煮。一家房东自己开的烟酒超市,占着南锣鼓巷最好的位置,铺面很大,但登门买烟酒的人很少,为了“养起这家店”,老板在门外停一个小车卖“拍照伴侣”——棉花糖。
“只要房租再涨,我们肯定会被这些利润率高的店给挤死。”轻松熊馆的店员说,“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4.
两个迎面走来的外国居民说,他们住在这儿,但鼓楼明显没有从前有意思了。“有趣的店铺少了,东西也更贵了。”
他们转而去了“面包吧”,那是一家外国人经常光临的餐吧,开在北锣鼓巷。这条胡同和鼓楼东大街相交,在南锣鼓巷的正北边。挨得近,但人流却少很多。特别是到了晚上,这条巷子上黑黢黢、静悄悄的,就像 1990 年代的南锣鼓巷。
北锣鼓巷,和另一条鼓楼西大街也许是规避高房租、密集游客的好地方。但张林认为,事情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北锣鼓巷的胡同太深,聚集不了人气,鼓楼西大街靠着后海景点,没有生活气——再也催生不出 2007 年他初来这里开店时的样貌了。况且,丧失了地下文化和胡同生活,鼓楼的这些店铺“没有了意义”,但也“无处可去”。
被称为“摇滚第一现场”的 Mao Livehouse 从 2007 年就开在鼓楼东大街上。2015 年底,创始人李赤发布公告说,面对天文数字的租金,他们“回天无术,准备搬迁了”。但在今年 2 月,李赤在微博上称,“目前尚无心怡之地”, Mao 会在 4 月关闭,但暂时不会搬去别处。
唯一不同的可能是 Mao 对面的一家新疆餐馆,大家管它叫“南疆”。它在这里开了 11 年,来 Mao 演出的乐队时常常在这里吃饭喝酒、候场化妆。2 月的一天下午,这里来了 5 拨客人。
一对年轻人夫妇,北京本地人,不想做饭两人来这里吃点;一拨游客,进来迅速吃了点东西,就走了;两位摇滚乐手,他们练琴结束,来这里吃饭、喝酒、聊天;两位来北京打工的人,他们在鼓楼东大街的一家披萨店里做事,刚刚下班。还有一大桌住在胡同里的中年大叔,聚在一块儿吃一顿。
很多人猜测,Mao 搬走后,这条街上和它有“共生”关系的店铺会受到影响。但南疆却未必如此。新疆馆子在北京很多地方能活下来其实道理相仿,它们口味大众,以面食为主,成本低,利润却很高。
它们在鼓楼边上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