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炎裕专栏-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消长关键在投资

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动能取决于通膨和薪资,日本4月薪资增幅低于预期,高物价对消费构成压力,扣除物价变动后日本4月实质消费支出年减4.4%,连续两个月萎缩,这个现象和台湾类似,经济表面数字刺激金融市场上涨,民生消费面临通膨压力,日银更要强调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巴菲特4月透露将进一步投资日股,将对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五家日本商社持股比例提高至7.4%,2020年第1季巴菲特投资五大商社时,全球投资圈一头雾水,而后美中对抗激烈,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代言人。

2023年日本基本面受惠海外需求复苏,疫情解封外国游客激增,服务业活动扩张,4月赴日外国游客人数攀升至200万人创疫情后新高。

日本部分经济仍受到大陆市场衰退影响,以丰田汽车为例,如果看资金流入日股角度,丰田汽车股价上涨合理;但若从中国电动车崛起而丰田纯电动车发展策略缓慢角度,未来营运获利成长动能不足。

大陆5月出口年减7.5%,为1月以来降幅最大的月份,而且这数字还可能被美化过。大陆不稳定的贸易数据反应全球对中国大陆商品需求疲软,必须找出对策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发明的术语,是指一个国家因某些优势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却停留在该经济水准情况,这种国家因薪资上涨失去出口竞争力,无法与低成本生产的他国竞争,也无法进入高附加值市场及发达经济体行列。

大陆经济上半年对解封商机过度乐观,但消费、地产甚至科技业都没有实质好转,PMI下跌、青年高失业率,储蓄率攀升影响消费,下半年房地产、钢铁、金融业面临严酷挑战,上海货柜出口运价指数(SCFI)持续下跌反映出口衰退压力。

劳动力成本增加、地缘政治紧张以及人权争议等因素,外国公司逐渐降低对大陆依赖转向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

美国从越南、印度、台湾和马来西亚进口比例逐年增加,例如美国向越南进口数额过去5年间增加一倍、10年内上涨三倍。《金融时报》报导美国进口大陆商品比例2023年将跌至50%以下,创十年来最低纪录。

外部变数则是大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计划,透过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在亚非欧扩大影响力,面临呆帐问题:海外贷款债权问题扩大,2020到2022年未按照约定偿还「问题债券」达768亿美元(约台币2.35兆元),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了金融负担。

日本近日内阁会议通过新版《开发合作大纲》,被认为是岸田文雄抗衡大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措施,初步援助预算为5,709亿日圆(约41亿美元),与大陆1,000亿美元规模的差距颇大,不过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锁定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地,以「重质轻量」方式协助仰赖化石燃料国家展开新能源政策与建设,或数位科技领域培训专业人才。

2016年川普胜选后对大陆课征关税、贸易制裁及科技禁令,到了拜登时更将大陆视为最主要的挑战者,而台湾政府启动多项投资台湾活动,证明不靠大陆市场也要找到自己发展机会,护国神山台积电不仅保护台湾,也是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兴衰的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