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覺得孤獨」可能減壽?! 研究:最多少活5年

新冠疫情家庭团聚被迫减少,年长者在防疫规范下,比往常面临更大的孤独风险,民众可用电话多表达关心之意。孤独与寿命有关,董氏基金会引用,《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今年7月的一项研究指出,与同龄的年长者相较,经常感到孤独者的平均寿命,比起未感孤独者,最多少活了5年之久。

同龄的年长者相较,感到孤独者的平均寿命,比起未感孤独者,最多少活了5年之久。age 图/ingimage

这项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日本大学科学家及其合作者进行,总计有3449名新加坡60岁以上长者参与研究。

结果显示,受试者在60、70和80岁时,有时/大部分时间「感到孤独者」的总预期、健康预期和活跃预期寿命较短,与不感到孤独者相较,健康、自理能力受限比例更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认为自己有时/大部分时间「感到孤独」的60岁老人,比起从不感到孤独的同龄者,平均少活3至5年;在70和80岁的老人中,感到孤独者比没有感到孤独者,分别少了3至4年,以及2至3年寿命。

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赖德仁表示,「孤独」是个人内在的感受,而不是由外界来定义,身边没有人陪伴不一定会感到孤独,而当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感或友谊,但实际与预期有落差,这时就可能产生孤独感,而孤独往往与身心症状息息相关。

至于面对孤独的长辈,赖德仁说,可先了解他们感到孤独的原因,像是生理疾病、忧郁倾向、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建议迈入中年的民众,从现在就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像是参与社区邻里活动、志工服务等,提早为老年生活做准备也有助于预防失智。

可鼓励长辈接触3C产品,教导如何透过手机、平板进行视讯,以解思亲之情。 图/freepik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建议,长者可透过三个方式,避免因孤独影响身心健康,首先尝试「感觉有被关心」,希望被拜访或问候,但晚辈无法满足期待,可试着理解期待落空的可能原因,体谅对方并知道自己是被关心的;其次,「主动营造喜欢的感觉」将期待化为行动,主动为亲友、晚辈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最后则是「计划性的预防孤独」,叶雅馨说,安排每天的日常生活、每周的例行计划,与每月的目标。然而,新冠肺炎期间使年长者面临更大的孤独风险,建议亲友可鼓励长辈接触3C产品,教导如何透过手机、平板进行视讯,以解思亲之情,但若观察到他们茶不思饭不想,已有忧郁或失智症状,应寻求专业医疗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