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龙/有线电视分组付费牛步 MOD自由选能打破潜规则吗?
在台湾,自有「分组付费」这个名词开始,就一直成为有线电视上下游业者的紧箍咒。从上世纪70年代有线电视在台湾开始萌芽发展,并逐步规模化、集团化成形迄今,有线电视业者兜售其视讯服务主要系采取基本频道「一大包,一个定价」的收费模式,这种吃大碗公,吃到饱的方式,长期以来为主管机关及众多传播学者们所诟病,故关于「分组付费」的政策,自前主管机关(行政院新闻局)即开始不断研议国内外的相关作法,甚至尤有甚者,更有学者大声倡议「单频单买」的可能性,以求早日实现台湾有线电视分组付费的目标,然而,在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局限,以及有线电视数位化比率偏低,技术上无法配合等核心因素下,分组付费便成了只闻楼梯响的虚幻议题。
其后,在现主管机关(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成立之后,在透过实验区计划,有效推展有线电视数位化比率,并在101年重新划分了有线广播电视经营区并重新受理新进业者申请经营有线广播电视系统与既有业者跨区经营,要求新业者与跨区经营的既有业者必须提供全数位化的服务,以及三包以上的基本频道套餐供收视户选择,开始在业界投下了「向上分组」或「向下分组」的议论。
而在有线电视产业内部竞争加剧,以及NCC的强力劝说下,凯擘集团旗下的南天有线电视更开风气之先,提出了首个既有业者分三包的基本频道套餐资费方案予NCC审议通过,为分组付费的实现,映入了一道微光。
102年时,协会回应NCC对于分组付费的意见征询,提出了关于有线电视分组付费的对案。构思了基本频道区分为(1)基本普及组(定价不得高于 200 元)及(2)至少 2 组以上的基本套餐组(每组定价不得高于 200 元,总和不得高于 300 元,套餐组内频道可重复排列),订阅总金额不超过500元的方案,兼顾现实及可行性,并提出了不同构面的思考,颇受主管机关及同业的肯定。至104年底,立法院审议通过有线广播电视法修正草案同时,对于分组付费政策所做的附带决议,更令主管机关有充分理由推动有线电视分组付费相关办法。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本在去年就应该要推出并实施的草案,却受到有线电视产业上游频道业者激烈反对,甚至其代表的中华民国卫星广播电视事业商业同业公会更直接公开呛声,表明如果NCC贸然实施分组付费方案,年底县市长还要不要选了?在其背后代表的政治压力下,NCC也只好持续「研议」。
▲中华电信MOD订户持续增多,瓜分的也是有线电视订户。(图/业者提供)
今年1月,NCC正式将「有线电视多元选择付费机制规划草案」的执行方案纳入「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经营者收费标准修正草案」中;与此同时,NCC也同意放宽对中华电信MOD在频道组合权限。这两个采取不同技术,提供相同视讯服务的平台业者,对于分组付费政策的原本应该趋于一致,甚至相互产生有效竞争,如今,却成了两条平行时空。
首先,NCC「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经营者收费标准修正草案」的分组付费政策方案,再次对外征询各界意见,依然引来了有线电视上下游业者的反弹。系统业者强烈表达该方案中同意上游频道业者得自行订价及组合家族频道套餐,以及单频单买等规定,已有介入民间企业之营业自由与经营自主权,戕害宪法保障人民言论、营业自由及财产权之违宪情事之虞,并指出多元分组付费在现有频宽与帐务系统上恐难支应的技术困难;另一方面,上游的频道业者同样也不领情,并恐惧基本频道最小包恐会产生磁吸效应,为了力守频道的百分之百占有率才能向广告主贩售广告秒数,所以一定会争取挤进200元的基本频道最小包,届时分到版权费肯定比现在更少。即使NCC拉高了600元基本组合的分润,也可能看不到吃不到,因为深怕系统业者穿小鞋,以组装多个基本频道组合,回头砍频道授权费,至于自组付费频道套餐,则还是天方夜谭,难以想像。
然而根据有线电视的经营实务上,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仍会依照既有收视习惯,购买频道数最多、最大一包的基本频道组合,故并不会发生频道业者所言的排挤效应。所以,NCC规划的200元最小包(清冰组方案)或许可说是务实,但更可以说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6月上旬,「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经营者收费标准修正草案」经过NCC委员会审议通过。待修正发布施行后,业者将依新的收费标准向各县市政府费率审议委员会申报收视费用,也就是说,原本最快在明年1月1日即要推出的有线电视分组付费方案,却在7月初,NCC代主委陈耀祥以分组付费的相关配套措施还未完备,必须暂缓为由紧急喊卡,并宣布延后一年再实施,这样的大转弯,究竟原因为何,再次引发市场不少议论与震撼。
而另一个分组付费政策的铺排,也就是长期与有线电视分庭抗礼的中华电信MOD。在今年1月,中华电信MOD取得了可以自组频道套餐的权力后,于近日正式对外开出了第一枪。
中华电信MOD对外宣示,将于8月份推出「自由选套餐」,分为三种计费模式,任选20个频道,每个月200元,任选50个频道,每月300元,以及全部190个频道看到饱,月付350元,用户可以每个月调整(增删)想要收视的频道种类,在新闻、戏剧、体育、电影、儿少等不同种类频道中任选,此举,除有意打破由频道代理商台湾互动长期把持中华电信最大包套餐的授权费分帐权力,也直接以用户的订阅数来议定授权费与分润收入,可说是充分体现了「分组付费」与「单频单买」这两个有线电视业者迟迟无法实现的视讯服务态样,相较于有线电视分组付费的暂缓实施,更是一大讽刺。
一个分组付费,两条平行时空。在NCC对外宣布有线电视分组付费政策暂缓之际,有传播学者认为,现今台湾的视讯服务市场不只有线电视单一选择,因此已无须透过分组付费来限制有线电视的发展,这样的说法系将分组付费视为是一种取得特许经营的重担与责任。然而,当有线电视不分组,竞争对手中华电信MOD正要全面拥抱分组付费、满天数位云端之上的OTT业者甚至连每个(段)节目都可以透过AI编排、推播至阅听众面前,或交由阅听众自行筛选的同时,已全面数位化的有线电视上下游,在面对分组付费时,却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牛步心态,与如今的世道,处在不一样的平行时空,顾影自怜,徒呼负负。
热门点阅》►频道上下架争议 应运用科技工具防范未然
►不让爱奇艺落地 就能救的了台湾OTT产业吗?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