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男/阿嬷被魔神仔带走? 从医学角度看「祂」的真面目

阿嬷魔神仔抓走的新闻。(图/沈政男医师脸书

文/沈政男(医师)

近一年多来媒体至少报导了四件「阿嬷被魔神仔带走」的新闻,包括:阿嬷到花莲林田山旅游,在山区失踪,五天后奇迹式被找到,阿嬷还说晚上有人陪她说话;台中阿嬷半夜穿粉红睡衣跟着男童外出夜游,在两公里外被路人带到派出所基隆阿嬷农历七月到山里采笋,两天后在墓园睡觉时被找到;还有最近这一位从嘉义到彰化吃喜酒,翌日外出晨运,在八卦山区失踪,七天后才被找到的阿嬷。

这几件「魔神仔事件」的共通之处如下:都是阿嬷;不是到陌生的山区,就是发生在昏天暗地的半夜;过程里阿嬷似乎都听到或看到什么,颇不孤单。难道「魔神仔」出现有一定剧本,比如只抓阿嬷不抓阿公?「魔神仔」怕人气,只在阴暗角落伸出魔爪?「魔神仔」还会讲台湾话?

当然不是,其实这是相当常见的失智老人家走失事件。台湾一年有超过三千位阿公阿嬷走失,其中八成以上都有失智的问题。其他两成呢?没看过医生,不能肯定。走失的失智阿公阿嬷,很多都找得回来,但也有一些找不回来,或者找到时只剩遗体

女性寿命长,失智阿嬷远比失智阿公多,迷路失踪的当然也比较多。失智患者迷路最常发生在人生地不熟,或者精神恍惚之时。走失以后,没吃没喝加上体力劳累,很容易出现谵妄现象,也就是急性意识混乱,产生幻觉,而听到看到不存在的人事物。

既已失智,为什么家属还带阿嬷去旅游,或者到山里工作须知轻度失智患者,应付熟悉的生活环境与作息规律并无大碍,家属不一定看得出来阿嬷的记性定向感已经衰退。

乡下阿嬷,在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每天洗衣烧饭下田,然后到庙口大榕树下乘凉聊天天黑后早早就睡,生活简单重复,即使轻微失智,执行这些事项也不会产生困难。此外,不少家属更错误地以为人老自然记性差一些,不必在意,因此没有带老人家就医评估。

定向感可分为对时间、对地点、对人物的辨认,失智以后哪一种最容易受损?时间,因为最抽象;再来是地点;最不容易忘记的是人脸的辨别。时间、地点与人物定向感的受损,分别对应了轻度、中度重度失智。

▲遇魔神仔带去荒山?78岁阿嬷墓园睡2天「有人送三餐」。(图/冈山分局提供)

也就是说,轻度失智以后,时间的定向感会有问题,你问阿嬷今天礼拜几、几月几日,阿嬷答不出来,但你问她卧房几楼、这里是什么乡镇,轻度失智的阿嬷是可以回答的。到了中度失智,阿嬷就可能找不到自己的房间,或者出门以后回不了家。而进入重度失智,便会不认得亲友

重点来了。轻度失智阿嬷,原本对于住处周遭的定向感还可以维持,一旦来到陌生的地方,比如外出游览、到山区工作,就会对阿嬷的定向感构成挑战,容易产生迷路行为。

不少老人家来看失智症初诊的主诉,都是迷路。原本生活作息没有大碍,外出旅游才出状况。看完景点,大家回到车上了,只有阿嬷的位子空着,众人心惊,分头寻找,才发现阿嬷还困在景点里,第二天赶紧带来就医。

老人家只要迷路一次就要小心。一般人不会迷路(路痴不算,路痴是绕远路,不是迷路),因为人来到陌生地方,警觉性会提高,努力记住来时路,但失智老人家记不起来,又过度自信,当走远后要回头,已经找不到方位。老人家走失,不只可能酿成意外,搜寻工作更经常耗费庞大社会成本。如何辨认老人家走失的可能,并及早预防,值得家属与社会重视。

▼失智江姓老妇难忘故乡,自行离家回到三芝却迷途,口中仍喃喃自语「要回家」,警几经曲折终于找到其亲属,一圆其思乡梦。(图/记者孙曜樟翻摄)

●作者沈政男,医师。本文出自沈政男部落格,已获授权,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