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梅农自救 邀旅客采果旅游
台东县池上乡梅子因干旱少雨、果实偏小,造成农民采摘成本增加,于是农会与果农合作推出体验采果游程。(蔡旻妤摄)
受全球暖化影响,梅子产量锐减,全台梅子第3大产区的台东县池上乡,年初迎来数波寒流,梅子结果率虽大增,却因干旱少雨、果实偏小,农民与池上乡农会合作,自救推出采果游程,让民众帮忙采果,也体验梅子简易加工的乐趣;高雄农民则干脆放弃采收,盼政府启动天然灾害救助,降低损失。
改赚观光财
台东全县种植梅子约680公顷,其中池上乡占50公顷。数十名游客头戴斗笠、手提篮子,来到果实累累的梅子树下,边听着导览,边摘取较成熟的梅子,随后将其清洗、擦干,加糖蜜腌渍成发酵汁。游客说,第一次体验亲手做梅子酵素,成分天然,给孩子吃也安心。
「产量相较往年已少很多了!」池上梅农吴三花表示,台东多年来梅子产量不佳,年初数波寒流虽然梅子大量结果,但缺水造成果实较小,增加采果人力成本,池上乡农会推出采梅体验旅游,安排游客到梅园采果、采野菜改赚观光财。
蜜饯厂不愿收购
高雄市甲仙区农会总干事曾海星表示,由于今年缺水,10年来梅树首度大量开花,果实却长不大,蜜饯工厂收购意愿低落,梅农只好选择性或放弃采收。甲仙农会为稳定价格,向云林蜜饯工厂协商,以高于盘商价格向农民收购梅子。
甲仙农会供销部主任李汉明说,清明节前的梅子熟度约3分熟,适合做脆梅、清明节后熟度较高适合做蜜饯,但今年梅子有5成长不大,不适合做脆梅,蜜饯工厂也不愿收购,造成梅农收不收都两难。
李汉明说,盘商产地价以每公斤12元收购梅子,农会进场后,梅子工厂愿意每公斤13元收购梅子,让产地价来到14至16元。不过农友仍希望政府出面协助梅农申请旱灾补助,让损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