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养肾抗病好时机!中医师揭诀窍 按摩4穴位助缓解疲劳疼痛
▲冬季养肾,中医师建议起床可以喝杯温水促进循环,示意图。(图/CFP)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经过立冬之后正式进入冬季,中医师指出,冬季对应的脏腑是肾,冬养肾能抗病,现在正是开始养肾的最佳时节。例如在饮食方面,可以起床喝温开水促进循环,也建议吃温热食物来滋补肾气,药膳食补可吃药膳排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另也提供调补肾精,固护卫气的4穴位,若加以按摩,能缓解疲劳与疼痛等不适。
阳明马光中医诊所中医师高慈婷指出,肾是先天之本,跟我们的生长发育、生老病痛息息相关,所以调补肾气、固护肾精,是很重要的养生方式。《黄帝内经》记载:「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指的是我们养生要顺应天时,依据季节变化来养护我们的脏腑。现值初冬,冬季对应的脏腑是肾,正是开始养肾的最佳时节。
高慈婷解释,人体在冬季容易被寒气入侵,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因此在冬季三个月里,要懂得「封藏精气」、储存元气,才不会等到来年春季的时候,体内正气不足,反而会觉得虚弱无力、活动力减,甚至常常生病。中医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这个道理。
▲阳明马光中医诊所高慈婷医师提醒冬季养肾。(图/马光中医提供)
冬季保养可以从食衣住行四方面来看,高慈婷指出,饮食方面,可以起床喝150~300cc约40度的温开水,促进循环有助新陈代谢。饮食方面,不过度节食挨饿,或饮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及冷饮,以免损及脾胃。可选择滋补肾气的温热食物:何首乌、黑芝麻,或藉药膳食补,加强身体的保养,如药膳排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穿着方面,高慈婷建议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腰部、膝盖、足部等,容易露在外面而受寒的地方。至于住,则要注意保持室内温暖并空气流通。早晨要等阳光出来再外出活动,避免寒气引发心血管疾病,并且严禁熬夜。睡前可以40度的温热水泡脚15分钟,有助血液循环、提升睡眠品质。最后也建议适时适量运动,做好充足的暖身,帮助体内产生热量,结束时也要彻底收操,并避免剧烈运动。
▲冬养肾必备4穴道。(图/马光中医提供)
此外,高慈婷也建议可以多按摩4个穴位,第一是「百会穴」,因为全身气流交汇之处,也称万能穴位,随时按摩百会穴及其四周,安神助眠、预防头晕、缓解疲劳、舒缓更年期症状、调节自律神经、改善气血循环。其二是「涌泉穴」,按摩或以温热水泡脚刺激涌泉穴,有助于促进循环、消除水肿与身体疲劳、还可以养发助眠以及缓解疼痛。
第三是「太谿穴」,高慈婷解释,太谿穴是肾经之源,也是补肾的首选大穴,能激发及调动全身肾气、滋养体内阴液,按摩太谿穴可以缓解耳鸣耳聋、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达到滋阴补肾效果。最后是「肾俞穴」,该处是肾脏的气输注于体表的地方。按摩及热敷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疲劳、改善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
高慈婷提醒,在冬天要将原本的阳气「藏」好,同时要摄取天然食物补充养分;此外也可以在每年冬至前后到中医敷贴三九贴,来排除体内寒湿邪气,改善头胀头痛、疲劳倦怠、关节疼痛、四肢冰凉、腰膝酸软、腹痛腹泻,以及提升免疫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