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防秋燥!中醫授「3方法」滋陰潤肺,去濕、補氣趁現在!

图/马光医疗网

每年的处暑约落在8月23日前后。「处」有终止的意含,「处暑」表示暑气到此退去,天气即将转凉。然而台湾位居低纬度,此时距离天气转凉还有一段时间,如俗谚所云:「土暑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

在这夏秋之交的多变天气里,生活作息也需跟着天气滚动式调整,周亚铮医师整理了简单三原则,从日常开始养生、为迎接而来的秋季做准备:

食(食补)-秋养肺阴,适时祛湿

秋天主「燥」,此时对于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刺激较大,容易出现鼻过敏症状、皮肤干痒、荨麻疹等症状。因此中医学上较建议补充滋润肺阴的食材,例如:白木耳、梨子、蜂蜜等。

然而此时暑气未去,若伴有台风、秋老虎的出现,湿热兼夹的环境容易影响健康。此时宜适当祛除体内多余湿气,可以酌量摄取祛湿食材,例如:红豆、薏苡仁等。

衣(穿着)-天气多变,小心感冒

处暑延续夏天的酷热,带有渐渐袭来的秋凉,同时也是台风经常生成季节。此时日夜温差渐渐明显,天气变化较多端,出门前宜查询天气、带件薄外套,避免温差受凉。

住(起居)-调整睡眠,体力满点

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及的四时养生作息,夏天宜「晚睡早起」,秋天宜「早睡早起」,介于夏秋交界的处暑,正是开始调整睡眠时间的时机,避免过度耗损体力、损伤肺气津液。「春困秋乏夏打盹」,季节转换时容易伴有困倦感,因此需要充足睡眠,才能有效维持良好状态。

处暑天气多变,需要时时配合调整,方能保健康。本次文章整理处暑养生的简单三原则,让我们从日常养生、周医师与您一起迎接健康秋季生活!

图/马光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