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产》「薪」酸 全台平均要不吃不喝22.7年才能买房
数字科技旗下591新建案分析,观察数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房价、收入成长幅度不一所导致,换句话说就是荷包赶不上房价。以全台新建案来说,短短3年总价中位数由1察数据,会发现所得比激增的主因,就是「房价」、「所得」千万跳涨至2千万,涨幅达65.7%;反观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数却增加不到3万元,涨幅仅2.6%,两者涨幅差距达25倍。实际上,面对这波房价热浪,连过往房价所得比个位数,买房负担相对「轻松」的桃竹都未能幸免,新建案总价纷纷站冲上千万大关,让不少购屋族只能一边「薪」酸,一边望屋兴叹。
买房难度最高的台北市,即便家庭财力傲视全台,但面对近4千万的新屋总价,买房仍得「饿」个31年;因此对多数人来说,除非接受家庭金援或本身属高收入一族,不然想在北市买新房恐怕是有梦最美。反观邻近的新北市则在重划区释放供给下,价格走势相对缓和,房价所得比成长在各县中排行倒数,但根据591市调指出,目前除了板桥、永和及三重的新案价格紧追北市蛋白区,拥有重划议题的新庄、泰山房价亦是一路向上,未来想买房只怕更难。
本次调查总价最为亲民的桃园市,随着机捷通车,沿线涌进大量双北购屋族,带动包括青埔、龟山A7等地的新案行情飞涨,房价所得比也来到14.6倍,涨幅高达8成。不过若将眼光转往新竹,会发现一山还有一山高,像新竹县过往虽有新丰、湖口等平价区块,搭配竹科就业带动收入大增,房价所得比仅6.9倍,堪称全台买新屋的天堂;没想到近期在以竹北市为首的高价案领军下,不仅新屋总价3年大涨逾8百万,随着消费支出上升,压缩家庭可支配所得,房价所得比也因而飙升。
台南、高雄两地因所得与北台湾有一定差距,在每个家庭年收入均不满百万的情况下,近年又适逢科技业投资高峰期,带动地价与房价双双走强,加上疫情期间面临营建成本上扬及通膨遽增,都逐一反映房价上;不少原本房价基期低的蛋白、蛋壳地,纷纷迎来史无前例的补涨潮,带动新案房价走高。以高雄市来说,在各大重划区新案发威下,除了今年新案总价中位数就首度突破2千万大关,较三年前上涨近1100万,其中房价所得比更是增加近13年,双双排名各县市第1,想在高雄买房可说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