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行拚转型 徐氏父子:走精致化

中药老板徐庆棋转型改造店面,将产品改为小包装设计。(图/记者叶佳华摄)记者叶佳华/台北报导

台北市迪化街一带,老药店多,但往往缺乏新元素难以获得顾客青睐,于是中药行面临「一家收一家」的困境,在当地开业将近25年的老板徐庆棋以及二代接班人徐伟哲,接受《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访时表示,以前顾客要求是「大碗搁满墘」(台语,意思是物美价廉),但现在则慢慢走向「精致化」。

从小跟在徐庆棋身旁「耳濡目染」,27岁的徐伟哲大学毕业经济学系,做过半年业务之后,为求稳定的上班时间,他选择回家帮忙,于是第二代注入新血后,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传统中药行开始有了不同的样貌

老板徐庆棋起初以中药贸易起家经营方式多是批发商思维,后来创立中药店铺后,开始尝试接触客群,才有「零售」的概念,了解消费者需求后,先从包装上进行改造,儿子徐伟哲说,「现在市场的需求仍以方便、小包装为主流」,因此,老板开发系列茶包提供消费者可直接冲泡饮用,另外,为了因应家庭人口数渐少,特别将产品更改成小包装设计,未来产品规划更趋于走向「质感化」。▲中药行老板徐庆棋(左)、儿子徐伟哲(右)。(图/记者叶佳华摄)每到过年,就会想起迪化街满满的年货大街人潮店家骑楼摆满各式货品,供民众采买,只是这样的既定印象也让老一辈的认为,「东西就是要这样卖」,但徐庆棋选择重新改造门市店面,加入年轻人的思维,将骑楼净空,看起来就不会这么「阿杂」,客人心情自然会好,徐庆棋说,当客人多观赏你的东西,能「留住客人的脚步,就有机会。」

观察目前来店的客群分布,徐伟哲表示,观光客比重占6成以上,其中日本人又占90%,他们大多购买水果茶茶包、果干类产品为主,而剩下的4成台湾人中则以年龄层40岁以上的顾客居多,其余年轻人大多购买花草茶、茶包,真正接触药材的机会实在不多。因此,为了推广中药及药材,徐伟哲在今(2016)年也尝试举办活动,当起总指挥,邀请亲子到店铺体验「小神农」活动,除了简单介绍中药材之外,现场也提供体验抓药、捣药的乐趣,拉进小朋友与中药之间的距离。▲「小神农」体验活动。(图/徐伟哲提供)传统中药行力拼转型,徐伟哲表示,今(2016)年也配合台北市政府商业处,参与进行老店改造计划,由市府请来专业顾问公司帮助店家重整包装、品牌,以及店铺形象等,徐伟哲说,「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开头,因为之前原本想改,但比较没有方向」,透过参与这次的计划,给予了一些新的想法。

转型之路历经新、旧思维冲突,徐伟哲坦言,「今(2016)年其实是有点混乱,自己也还在摸索当中」,预期明(2017)年拟先做好统整,对于未来整体规划将会优先针对产品包装再加以改良,并订定明确目标客群来提供产品服务。

至于未来的经营蓝图,徐伟哲说,「以我个人来说,我会想要将店铺朝向专柜的方向去规划,来提升质感」,另外,若产品接受度够好,将会努力扩展虚实通路,推广部分,将结合体验或是其他产业,多方尝试。▼中药材。(图/达志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