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斜杠到主动斜杠的人生

老友车上闲聊,得知其公司由于组织重整,近日他从主管技术部门被调到负责人事部门。好友说,「可是我完全不懂人事啊,更不喜欢协调跟人相关的事务,所以当年才选择走技术的路」,接着娓娓道来这几十年的职场人生路,不是经常从某个习惯的领域被连根拔起,就是突然要平行地处理好多不同领域的事情。我笑说,人家是斜杠青年,你是斜杠熟年,他苦笑,斜杠熟年还好,我都只有「被」公司或他人斜杠的份儿

当然,我只是随口开开玩笑,「斜杠」的真正意思,是指同时拥有多种专业,在零工经济中,以无雇主、自营、短期、专案的形式工作

阔别了近40年的国中同学会,除了昔日恩师死党之外,其实我最想见到的便是在当时如熠熠巨星般、洋溢着各种才华的同学,有的擅长演说,有的嗜好表演,有的心算能力超群,有的是美术设计天才等。在那个青涩的年代让全校欣羡不已的同学,究竟他们现在都在做些什么,又经历过怎样丰富的人生?为何最终他们的才华并未使他们在社会上发光发热?可惜的是,我一位也没见着,在同学的言谈之中,察觉到几乎无人知其行踪,好似人间蒸发了。

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我们那个属于婴儿潮世代的学子们,没有网路智慧手机,但却经历了更为完整的台湾社会变迁,从乡村到都会的「人口流动变迁」;由早期农业社会的折衷家庭,或大家庭制度转为小家庭制度的「家庭变迁」;识字率至80年代达90%以上的「教育发展变迁」;农业人口呈大幅下降趋势与工业及服务业人口大幅上升的「职业结构变迁」;以中产阶级流动为主所引发的「生活素质变迁」等。接着,整个社会再经历变迁与经济发展互动作用下的各种冲击,演化至今日所谓的M型社会、22K世代、闷经济。我们这个世代总是不断学习适应新的社会面貌,在成家立业、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也在过程中慢慢耗尽了我们的青春时光,当赫然回首时才发现,大志尚未伸,人已华发渐增,也许有人还经历了中年失业亲友生离死别,在感叹人生苦短之余,过去的才华早已深藏

记得多年前我看一部MV,印象十分深刻,是日本摇滚天团Mr. Children的作品。内容大概是说4个饱受生活摧残的中年男人,其中主唱吉他手某一天在乐器行橱窗看见一把吉他,唤醒了他年轻时的梦,如今的他独坐饭桌前吃饭,眼前浮现往日妻子女儿的欢乐时光,他忍住泪水,拚命作曲,这是一首对生活感到无奈,但是又鼓舞人们应该勇敢面对明天、努力活下去的歌。经过一番努力,他才说服昔日好友们暂时抛弃过往,重现江湖。经过了无数场演唱后,虽然他们并未全国知名,虽然他们最终还是回归作为社会齿轮般的人生,但那一刻,一切的人生意义都清楚了:人毕竟是要真实面对内心的声音啊,哪怕一生只有一次。

报导,自「斜杠」的概念被提出10年后,其指涉的意义,除了工作范畴的「兼职」、「副业」,还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畅销书《斜杠青年》的作者Susan Kuang便说,「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观,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职业,而在于多元人生。」

「斜杠」多了「感性」成分。年轻时所向往的工作或是兴趣,其实我仔细想想,还真不少,我也曾出版过漫画,想做个漫画编剧;我也常哼哼唱唱,想像自己是个词曲作家;又或是广播节目制作人,或是干脆自弹自唱,录个作品放到Youtube上。其实,比起因为时移境迁所衍生出来的斜杠青年,婴儿潮世代更适合做「斜杠熟年」。其一,其生命的厚度及生活经验的宽广度是现今的青少年们远远不及的;其二,婴儿潮世代有许多人正面临着所谓的空巢期,生活中徒然增加许多时间;其三,如上述,斜杠不在多重收入而在多元人生,婴儿潮世代是成长于经济发迹的年代,经济力一般是优于其他族群;其四,数位工具的发展成熟,熟年亦可擅加利用其工具或平台发展,展现多元才华。

从「被斜杠」到「主动斜杠」,吾辈更应不落青年之后,勇于活出自己。

(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